3184号
从痔疮到肠癌:肛肠出血背后的“血色警告”

3911

当前排名

0

当前票数

0票

距离前一名

作品所属领域:外科

四川省 眉山市 眉山市彭山区中医院

曾仲富 外科 主治医生

 

肛肠外科出血性疾病:便血背后的健康警示

一、认识肛肠出血的常见原因

肛肠出血是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痔疮:最常见的肛肠疾病,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内痔以无痛性便血为主,外痔可能伴随疼痛。

2.肛裂:肛管皮肤裂伤,典型表现为排便时出血、剧烈疼痛和便秘。

3.直肠息肉:直肠黏膜表面的隆起性病变,出血多为鲜红色,可伴随黏液。

4.直肠癌: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可能出现便血、排便习惯改变(如腹泻与便秘交替)。

二、主要疾病详解

1. 痔疮

病因:久坐、便秘、妊娠等导致肛管静脉曲张。

症状:无痛性便后滴血或喷射状出血,严重时痔核脱出。

治疗

轻度:调整饮食(多纤维、多喝水)、坐浴、药物(如痔疮膏)。

重度:手术治疗(如痔切除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2. 肛裂

病因:长期便秘、大便干结导致肛管皮肤撕裂。

症状:排便时肛门剧烈疼痛,便后少量出血,常伴便秘。

治疗

急性期:软化大便(如口服缓泻剂)、局部使用止痛药或硝酸甘油软膏。

慢性期:手术切开肛裂部位,促进愈合。

3. 直肠息肉

病因:遗传、炎症刺激等。

症状:间歇性便血,量少,可能伴随黏液或排便不尽感。

治疗:内镜下切除息肉,术后需定期复查以防复发。

4. 直肠癌

病因:与饮食(高脂肪、低纤维)、遗传、肠道慢性炎症等相关。

症状:便血(暗红色或混有黏液)、排便习惯改变、腹痛、体重下降。

治疗:手术切除为主,结合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

三、如何区分肛肠出血的类型?

5.痔疮出血:鲜红色,附于大便表面或便后滴血。

6.肛裂出血:少量鲜红色血,伴随剧烈疼痛。

7.直肠息肉出血:间断性出血,可能混有黏液。

8.直肠癌出血:血便颜色较深,常混有脓液,伴随排便习惯改变。

四、出现肛肠出血该怎么办?

9.及时就医:尤其是反复出血、伴随疼痛或体重下降时,需通过肛门指检、肠镜等明确病因。

10.调整生活方式

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增加膳食纤维,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排便: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久坐、久蹲。

11.避免自行用药:盲目使用止血药可能掩盖症状,延误治疗。

五、预防肛肠出血性疾病的关键措施

12.合理饮食:保证每日饮水量,多吃粗粮、蔬菜,减少高脂肪、高盐食物。

13.规律排便: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避免憋便或过度用力。

14.加强锻炼:适度运动(如提肛运动、快走)促进肠道蠕动。

15.定期筛查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进行肛门指检,有家族史者需定期肠镜检查。

六、总结

肛肠出血可能是痔疮、肛裂等良性疾病的信号,也可能是直肠癌等恶性肿瘤的早期表现。及时就医、明确诊断是关键。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定期筛查,可有效预防肛肠疾病的发生。记住,便血无小事,早诊早治才能守护肠道健康!

 

 

 

投票
邀请好友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