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6号
月经异常

3868

当前排名

0

当前票数

0票

距离前一名

作品所属领域:妇科

四川省 成都市 简阳市中医医院

谢光丽 外科 医生

月经异常(Menstrual Disorders)

 

月经异常是指月经周期、经期持续时间、经血量或伴随症状偏离正常范围,可能由内分泌失调、器质性病变或全身性疾病引起。以下是系统整理的关键信息:

一、正常月经的标准

周期:21-35天(平均28天),相邻周期差异≤7天。

经期:2-7天。

经量:20-80ml(约每日更换3-6片卫生巾,无大量血块)。

伴随症状:轻微下腹坠胀或腰酸,不影响日常生活。

二、月经异常的常见类型与症状

  1. 周期异常

月经频发:周期<21天(如黄体功能不足、无排卵性出血)。

月经稀发:周期>35天(如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

闭经:  

  - 原发性闭经:≥16岁无月经初潮。  

  - 继发性闭经:已建立月经后停经≥6个月。

  1. 经期异常

经期延长:出血>7天(常见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

经期过短:出血<2天(可能与内膜损伤、宫腔粘连相关)。

  1. 经量异常

月经过多:经量>80ml(需每小时换卫生巾,伴血块),可能因肌瘤、腺肌病或凝血障碍。

月经过少:经量<5ml(仅点滴出血),可能因宫腔粘连、卵巢早衰或过度节食。

  1. 伴随症状异常

严重痛经(需警惕继发性病因):  

 原发性痛经:无器质性病变,多见于青春期。  

 继发性痛经: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

非经期出血:排卵期出血、接触性出血(需排除宫颈病变)。

三、常见病因

  1. 内分泌因素

排卵障碍: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甲状腺功能异常、高泌乳素血症。

黄体功能不足:孕激素分泌不足导致周期缩短或经前淋漓出血。

青春期或围绝经期:激素波动导致周期不规律。

  1. 子宫结构性病变**

子宫肌瘤(尤其是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腺肌病、宫腔粘连(人流术后常见)。

子宫内膜增生或癌变(绝经后出血尤其警惕)。

  1. 全身性疾病

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抗凝药物使用。

慢性疾病:肝肾功能衰竭、重度贫血。

精神压力:长期焦虑、过度减肥(如神经性厌食)。

  1. 医源性因素

避孕措施:宫内节育器(IUD)、避孕药漏服或停药。

激素治疗:雌激素或孕激素替代疗法不规范。

 

四、诊断流程

  1. 详细问诊:  

   记录月经日记(周期、经量、疼痛程度)。  

    排查用药史、避孕方式、体重变化及压力因素。  

  1. 体格检查:  

    妇科检查(宫颈有无病变、子宫压痛、附件包块)。  

  1. 实验室检查:  

   性激素六项(月经第2-5天检测)。  

   甲状腺功能、凝血功能、血常规(评估贫血)。  

   妊娠试验(排除流产或宫外孕)。  

  1. 影像学检查:  

   经阴道超声:观察子宫内膜厚度、肌瘤、息肉等。  

   宫腔镜:直视宫腔结构,活检可疑病变。  

   MRI:用于复杂腺肌病或深部内膜异位症。  

  1. 病理检查:  

   子宫内膜诊刮(绝经后出血或疑似癌变时必做)。

 

五、治疗方案

  1. 对症治疗

止血  

 氨甲环酸(减少经量)、短效避孕药(调整周期)。  

  严重出血:大剂量雌激素或诊刮术止血。  

 止痛:  

   布洛芬(NSAIDs)缓解痛经,GnRH-a抑制剂(用于内异症)。

  1. 病因治疗

 内分泌调节:  

   PCOS:二甲双胍+生活方式干预(减重5%-10%可改善排卵)。  

  甲状腺功能异常:优甲乐或抗甲亢药物。  

手术治疗

   宫腔镜切除息肉/黏膜下肌瘤。  

  子宫动脉栓塞术(腺肌病或肌瘤)。  

  子宫内膜消融术(无生育需求且药物治疗无效)。

  1. 长期管理

周期性孕激素:保护子宫内膜(适用于无排卵患者)。  

铁剂补充:纠正贫血(如琥珀酸亚铁)。  

心理疏导:缓解压力相关月经失调。

六、何时需就医?

 紧急情况:  

  1-2小时浸透一片卫生巾,持续出血超过24小时。  

  剧烈腹痛伴晕厥或发热(警惕宫外孕或感染)。  

常规就诊:  

  周期紊乱持续3个月以上。  

  绝经后出血或性交后出血。

七、预防与日常调理**

  1. 记录月经周期:使用APP记录经期、症状变化。  
  2. 均衡饮食:补充铁、维生素B12(贫血者),避免极端节食。  
  3. 适度运动:规律有氧运动(如瑜伽、慢跑)改善内分泌。  
  4. 减少压力:冥想、心理咨询帮助缓解焦虑。  
  5. 定期筛查:  

   性活跃女性:每年HPV+TCT宫颈癌筛查。  

   40岁以上:定期超声监测子宫内膜厚度。

 

投票
邀请好友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