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髋部骨折为何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在众多骨折类型中,髋部骨折有着一个令人胆寒的别称——“人生最后一次骨折”。这绝非危言耸听,据统计,髋部骨折后1年内,约有20%的患者因各种并发症离世,50%的患者会遗留永久性残疾 ,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下面,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髋部骨折的相关知识。
一、髋部骨折:特殊的骨折类型
髋部,位于人体的中下部,连接着躯干和下肢,是人体重要的负重关节。髋部主要由髋臼、股骨头、股骨颈等结构组成。髋部骨折,简单来说,就是发生在这个区域的骨折,常见的类型有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等。这些骨折大多是由于直接或间接的暴力作用引起的,比如滑倒、摔倒、车祸等。对于老年人而言,由于骨质疏松,骨骼变得脆弱,即使是轻微的外力,如平地滑倒、从椅子上跌落,也可能引发髋部骨折。
二、严重危害:生命与生活的双重威胁
(一)高死亡率
髋部骨折后,患者往往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长期卧床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褥疮等。肺部感染是导致髋部骨折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患者卧床后,肺部痰液排出不畅,容易滋生细菌,引发感染,严重时可导致呼吸衰竭。深静脉血栓则是由于下肢长时间不活动,血液流动缓慢,在深静脉内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随血流进入肺部,可引发肺栓塞,危及生命。褥疮多发生在身体受压部位,如骶尾部、足跟等,由于局部皮肤长期缺血、缺氧,导致皮肤破溃、感染,不仅增加患者痛苦,还可能引发全身感染。
(二)高致残率
即使患者在髋部骨折后侥幸存活,也往往难以恢复到骨折前的生活状态。髋部骨折会破坏髋关节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导致患者行走困难、关节疼痛。许多患者需要借助拐杖、轮椅等辅助器具才能行动,甚至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三、诊断方法:多维度精准判断
(一)症状表现
髋部骨折后,患者通常会出现髋部剧烈疼痛,无法站立和行走。受伤部位可能会出现肿胀、淤血,下肢呈外旋、缩短畸形。有些患者还会感到腹股沟区疼痛,活动髋关节时疼痛加剧。如果是不完全骨折或嵌插骨折,症状可能相对较轻,但仍会有髋部隐痛、活动受限等表现。
(二)体格检查
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通过触诊,判断髋部是否有压痛、叩击痛;观察下肢的姿势、长度和周径,评估是否存在畸形;检查髋关节的活动度,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活动。这些体格检查的结果可以为医生提供初步的诊断线索。
(三)影像学检查
- X线检查:是诊断髋部骨折最常用的方法。它可以清晰地显示骨折的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大多数髋部骨折通过X线检查即可明确诊断。
- CT检查:对于一些复杂的髋部骨折,如粉碎性骨折、隐匿性骨折,X线检查可能无法准确判断骨折的细节。此时,CT检查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信息,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骨折的情况,制定更精确的治疗方案。
- MRI检查:在某些情况下,如怀疑存在髋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应力性骨折时,MRI检查具有独特的优势。它可以清晰地显示软组织和骨髓的病变,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四、治疗手段:个性化选择应对策略
(一)保守治疗
保守治疗主要适用于一些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如存在严重心肺功能障碍、肝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保守治疗的方法包括牵引、卧床休息、使用支具等。通过牵引,可以纠正骨折的移位,缓解疼痛;卧床休息可以让骨折部位得到充分的愈合时间;支具则可以起到固定和保护的作用。然而,保守治疗的并发症较多,恢复时间长,患者需要长期忍受疼痛和卧床的痛苦,而且骨折愈合后可能会遗留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
(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髋部骨折的主要方法。手术的目的是恢复骨折的解剖结构,固定骨折端,促进骨折愈合,早期恢复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常见的手术方式有内固定手术和人工关节置换术。内固定手术适用于年轻、骨折移位不明显或骨折较为稳定的患者,通过使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物将骨折端固定在一起,促进骨折愈合。人工关节置换术则适用于老年人、骨质疏松严重、骨折难以愈合或关节功能要求较高的患者。通过置换人工髋关节,可以迅速缓解疼痛,恢复关节功能,患者可以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五、预防措施:多管齐下降低风险
(一)防治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导致髋部骨折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预防骨质疏松对于降低髋部骨折的风险至关重要。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钙、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鱼虾、坚果等。同时,要适当进行户外活动,晒太阳可以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有助于钙的吸收。对于骨质疏松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如钙剂、维生素D、双膦酸盐类药物等。
(二)改善居家环境
许多髋部骨折是由于在家中滑倒、摔倒引起的。因此,改善居家环境,减少摔倒的风险非常重要。家中地面要保持干燥、整洁,避免有水渍、杂物;在卫生间、楼梯等容易滑倒的地方安装扶手;家具的摆放要合理,避免通道狭窄、障碍物过多;床铺高度要适中,方便患者上下床。
(三)加强日常防护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加强自我防护。行走时要注意路面情况,避免在湿滑、高低不平的路面行走;穿着合适的鞋子,选择鞋底有防滑功能的鞋子;上下楼梯要手扶栏杆,缓慢行走;避免剧烈运动和突然改变体位,防止摔倒。
(四)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体检,尤其是对于老年人和患有骨质疏松症的人群,要定期检查骨密度,及时发现和治疗骨质疏松。同时,要关注身体的其他健康问题,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疾病,提高身体的整体健康水平。
髋部骨折作为一种严重的骨折类型,给患者的生命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了解髋部骨折的相关知识,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对于降低髋部骨折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一旦发生髋部骨折,要及时就医,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争取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