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8号
慢病的预防与保健

3842

当前排名

0

当前票数

0票

距离前一名

作品所属领域:骨科

山东省 济南市 济南市天桥人民医院

丛珊婷 内科 副主任医师

慢病的预防与保健

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的预防与保健需要长期、综合的健康管理。以下从生活方式、早期筛查、心理调节等方面提供科学建议:

 

一、生活方式干预

  1. 均衡饮食

   原则:低盐、低糖、低脂、高纤维,控制总热量。  

   具体措施:  

     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和豆类摄入。  

      减少加工食品、腌制食品和高糖饮料。  

      选择优质蛋白(鱼、禽、豆制品),减少红肉和肥肉。  

     -推荐“地中海饮食”或“DASH饮食”模式。

 

  1. 规律运动

   建议: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结合力量训练(每周2次)。  

   注意事项:  

      慢性病患者需根据医生建议调整运动强度。  

     避免久坐,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

 

  1. 控制体重

   保持BMI在18.5-23.9(亚洲标准),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  

  肥胖是糖尿病、高血压的重要风险因素,减重5%-10%可显著改善代谢指标。

 

  1. 戒烟限酒

  戒烟可降低心脑血管病、肺癌等风险,必要时寻求专业戒烟帮助。  

   酒精摄入量:男性≤25克/天,女性≤15克/天(如啤酒≤750ml,红酒≤250ml)。

 

二、早期筛查与健康监测

  1. 定期体检

血压:正常成年人每年测1次,高血压患者定期监测。  

   血糖:40岁以上或超重人群每年测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  

   血脂:20岁以上每5年测1次,高危人群(如吸烟、肥胖)更频繁。  

 癌症筛查:根据年龄和家族史选择肠镜、乳腺钼靶、低剂量CT等。

 

  1. 自我管理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家中自备血压计、血糖仪,记录数据供医生参考。  

  

 

三、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

  1. 压力管理

   长期压力可能加重慢性病,建议通过正念冥想、瑜伽、深呼吸等缓解压力。  

   保证充足睡眠(7-9小时/天),睡眠障碍需及时干预。

 

  1. 社交互动  

   参与社区活动或兴趣小组,孤独感可能增加慢性病风险。  

    家人支持对患者依从性(如服药、饮食控制)至关重要。

 

四、疾病特异性预防要点

1.心血管疾病  

  控制“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定期检查颈动脉超声、心电图。  

   警惕胸痛、胸闷等症状,及时就医。

 

  1. 糖尿病

   前期人群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可延迟或预防发病。  

  注意足部护理,预防糖尿病足。

 

3.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避免空气污染和职业粉尘暴露,流感季节接种疫苗。  

  慢阻肺患者需进行呼吸康复训练。

 

  1. 骨质疏松

 补充钙和维生素D,适度晒太阳,预防跌倒。

 

五、其他注意事项

合理用药:慢性病患者需遵医嘱,不随意停药或调整剂量。  

中医调理:根据体质辨证使用食疗、针灸等辅助手段,但不可替代正规治疗。  

环境改善:保持室内通风,减少甲醛、PM2.5等暴露。

 

六、重点人群

老年人:加强跌倒预防、认知功能评估。  

家族史人群:提前筛查,针对性干预。  

-孕妇:控制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避免远期慢性病风险。

 

 

 

慢性病的预防核心在于“治未病”,通过健康习惯的养成和早期干预,可显著降低发病风险或延缓疾病进展。建议与医生、营养师等专业人员合作,制定个性化方案。

投票
邀请好友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