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2号
踝关节扭伤

3839

当前排名

0

当前票数

0票

距离前一名

作品所属领域:骨科

山东省 青岛市 黄岛区区立医院

王琦 急诊科 主治医师

踝关节扭伤

踝关节扭伤是常见的运动损伤,多因足部内翻导致外侧韧带(如距腓前韧带)受损。治疗需分阶段进行,兼顾急性期处理、功能恢复和预防再损伤。以下为系统化的治疗指南:

RICE原则  

Rest(制动):立即停止活动,避免负重,严重者需拄拐或使用支具固定。  

Ice(冰敷):每2小时冰敷15-20分钟,减轻肿胀和疼痛。避免冰块直接接触皮肤,防止冻伤。  

Compression(加压包扎):弹性绷带从脚趾向小腿缠绕,压力适中,避免过紧影响血运。  

Elevation(抬高患肢):患肢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促进静脉回流,减少肿胀。

药物干预  

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塞来昔布等)缓解疼痛和炎症,但避免长期使用。  

口服中成药(如跌打七厘片、舒筋活血片等)舒筋活血治疗。

外用(如云南白药气雾剂、红花油等)辅助消炎镇痛

外用西药物(如双氯芬酸钠凝胶)辅助消炎镇痛

就医指征  

若出现剧烈疼痛、无法站立、明显畸形或瘀斑迅速扩大,需排除骨折或韧带完全断裂,及时行X线或MRI检查。

二、恢复期康复(48小时后至数周)

  1. 逐步负重与活动  

轻度扭伤(Ⅰ级):3-7天后尝试部分负重,逐步过渡至正常行走。  

中度以上(Ⅱ-Ⅲ级):需支具保护2-4周,结合物理治疗师指导进行渐进性训练。

  1. 物理治疗  

关节活动度训练:踝泵运动(勾脚、绷脚)、足部画字母,防止关节僵硬。  

肌力强化:弹力带抗阻训练(内翻、外翻、背屈、跖屈),重点加强腓骨肌群。  

平衡训练:单脚站立→平衡垫训练→闭眼单脚站立,逐步恢复本体感觉。  

柔韧性训练:拉伸跟腱、腓肠肌和比目鱼肌,每日2-3次,每次30秒。

理疗辅助  

超声波、低频电疗促进组织修复,激光疗法减轻慢性炎症。

三、预防再损伤

  1. 运动防护  

运动前充分热身,尤其关注下肢动态拉伸(如高抬腿、踝关节绕环)。  

高风险运动(篮球、足球)建议使用踝关节护具或肌内效贴布。  

选择高帮鞋或稳定性好的运动鞋,避免鞋底过软或鞋跟过高。

  1. 强化长期稳定性  

持续进行平衡训练(如波速球)和下肢力量训练(提踵、深蹲)。  

肥胖者需减重以降低关节负荷。

  1. 警惕慢性踝关节不稳  

反复扭伤可能导致韧带松弛,若保守治疗无效(≥6个月),需考虑手术修复(如韧带重建术)。

四、中医辅助疗法

针灸:选取解溪、昆仑、太溪等穴位缓解疼痛。  

中药外敷:栀子粉+黄酒调敷(消肿),需在48小时后使用。  

手法治疗:急性期后由专业医师进行关节松动术,改善活动受限。

五、注意事项

避免过早热敷/按摩:急性期热敷可能加重肿胀,推拿需在肿胀消退后进行。  

循序渐进恢复运动:从步行→慢跑→变向运动,过程中无痛感方可进阶。  

警惕并发症:若6周后仍持续疼痛、肿胀,需排查距骨软骨损伤或隐性骨折。

总结

踝关节扭伤治疗需“早干预、系统康复、长期预防”。90%以上患者通过规范处理可完全恢复,但忽视康复易导致慢性不稳(占20-40%病例)。建议在康复科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最大限度降低后遗症风险。

投票
邀请好友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