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是常见的脊柱疾病,多由腰椎间盘的退变或外力损伤导致椎间盘纤维环破裂,内部髓核组织突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引发疼痛、麻木等症状。以下是关键信息整理:
一、主要症状
- 腰痛:初期多为下腰部钝痛,活动后加重。
- 下肢放射痛(坐骨神经痛):疼痛沿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放射,可能至足部。
- 感觉异常:如麻木、针刺感,常见于小腿或足部。
- 肌力减弱:严重时可能出现脚趾或踝关节无力。
- 马尾综合征(罕见但紧急):表现为大小便失禁、会阴麻木,需立即手术。
二、常见病因
退行性变:年龄增长导致椎间盘水分减少、弹性下降。
慢性劳损:长期弯腰、久坐、重体力劳动。
外伤:突然负重、扭伤或跌倒。
高危因素:肥胖、吸烟、缺乏锻炼、遗传等。
三、诊断方法
- 体格检查: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抬腿时诱发下肢痛)。
神经功能评估(反射、肌力、感觉)。
- 影像学检查:
MRI(首选):清晰显示椎间盘突出程度及神经压迫情况。
CT:观察骨质结构,辅助判断合并椎管狭窄。
X光:排除骨折、滑脱等。
四、治疗方案
- 保守治疗(80%-90%患者有效)
休息:急性期卧床1-3天,避免久坐。
药物:
-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解疼痛和炎症。
- 神经营养药(如甲钴胺)改善神经功能。
- 严重疼痛可短期使用激素或硬膜外注射。
物理治疗:
- 牵引、热疗、电疗等缓解肌肉痉挛。
- 康复锻炼(如麦肯基疗法、核心肌群训练)。
- 生活方式调整:避免提重物,纠正不良姿势。
- 手术治疗(适用于保守无效或严重病
微创手术:椎间孔镜(PELD)切除突出髓核,创伤小、恢复快。
开放手术:如椎间盘切除+椎体融合术,用于复杂病例。
五、预防措施
保持正确姿势:避免久坐,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桌椅。
加强腰背肌锻炼:如平板支撑、游泳、小燕飞。
控制体重:减轻腰椎负荷。
避免腰部过劳:搬重物时屈膝下蹲,而非弯腰。
定期活动:每小时起身伸展,缓解腰椎压力。
六、注意事项
急性期避免推拿:不当手法可能加重神经损伤。
症状持续需就医**:若疼痛超过2周不缓解,或出现肌无力、大小便障碍,需及时就诊。
术后康复:手术患者需遵医嘱逐步恢复活动,避免复发。
腰椎间盘突出症通过科学管理大多预后良好,关键在于早期干预和长期维护脊柱健康。若有症状,建议尽早就诊骨科或脊柱外科,制定个体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