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出血(鼻衄)防范与处理指南
科室:耳鼻喉科
版本:2025年4月
一、概述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症状,多因鼻腔黏膜干燥、外伤或系统性疾病引发。本指南提供预防措施、应急处理及就医建议,适用于各年龄段人群。
二、日常预防措施
- 鼻腔护理
- 保湿:
- 干燥季节或环境中,每日使用**生理盐水喷雾清洁鼻腔。
- 睡前可涂抹少量凡士林或医用羊毛脂软膏于鼻中隔前部。
- 避免刺激:
- 禁止用力擤鼻、抠鼻,儿童需监督纠正不良习惯。
- 环境管理
- 室内湿度建议维持40%~60%,使用加湿器时需定期清洁。
- 饮食与健康
- 多饮水,增加维生素C(柑橘、猕猴桃)、维生素K(菠菜、西兰花)摄入。
- 高血压患者需规律服药,监测血压。
三、特殊人群防范要点
人群 | 风险因素 | 预防措施
----------------|----------------------------|---------------------------------
| 儿童 | 挖鼻、异物、过敏性鼻炎 | 修剪指甲,生理盐水喷雾保湿 |
| 老年人 | 高血压、抗凝药物使用 | 定期复查凝血功能,避免剧烈活动 |
| 孕妇 | 激素性鼻黏膜充血 | 侧卧缓解鼻塞,禁用血管收缩剂鼻喷药 |
四、急性鼻出血应急处理
- 家庭处理步骤
- 体位:坐下,头部稍前倾(避免血液倒流咽喉)。
- 按压:用拇指和食指紧捏鼻翼(软鼻部分)10~15分钟。
- 冷敷:冰袋敷于鼻梁或前额。
- 禁忌:
- 禁止填塞普通纸巾(改用无菌棉球或明胶海绵)。
- 禁止仰头。
- 需就医的情况
- 出血持续>30分钟未止。
- 出血量过大(每小时浸透≥5块纱布)。
- 伴随意识模糊、呕血。
五、医疗干预指征
- 门诊处理:
- 鼻内镜检查(排查鼻中隔偏曲、血管瘤)。
- 硝酸银烧灼或电凝止血。
- 急诊处理:
- 前后鼻孔填塞术。
- 严重者行血管栓塞或结扎术。
六、随访建议
- 反复出血患者建议每3~6个月复查鼻内镜。
- 长期服用抗凝药者需定期评估凝血功能。
编制部门:耳鼻喉科
联系人:李红荣
电话:13402873025
文档说明
- 本指南依据《耳鼻喉科诊疗规范(2024版)》制定。
- 适用于患者教育、社区宣传及临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