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上摸到肿块4步教你区分是良性还是恶性
副主任医师:伍爽朗
第一步:初步触诊自查--观察肿块的基本特征
可根据生长速度、软硬度及位置、痛感来观察,根据生长速度自查,良性肿块通常生长缓慢,可能数年无明显变化,而恶性肿块:短期内迅速增大,需警惕恶变的可能;根据质地与硬度,良性肿块通常较软(如脂肪瘤),而恶行肿块通常质地坚硬如“石块”;还可以根据肿块的边界与活动度进行自查,良性肿块边界清晰,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可推动;恶性肿块边界模糊,固定不移,可能侵犯邻近组织;在体感方面,良性肿块通常无痛(除非伴炎症),恶性肿块可能因侵犯神经或压迫组织引发疼痛,但也并非绝对。
第二步:关注伴随症状,警惕危险信号
局部症状通常可表现为恶性肿块周围可能出现肿大的淋巴结(如颈部、腋下),质地硬
且固定,肿块表面皮肤伴有发红、破溃、溃疡或异常色素沉着变化;.全身症状多出现体重骤降、持续低热、夜间盗汗、乏力等,可能与恶性肿瘤或全身性疾病相关。
第三步:医学检查确诊--不可替代的金标准
如发现自己有以上类似情况,可选择影像学检查超声、CT、MRI,评估肿块位置、大小、血供及与周围组织关系,恶性肿块常表现为血供丰富、边界不清;病理活检通过细针穿刺、切除活检等方式获取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分析,是确诊良恶性的唯一金标准
第四步:及时就医与定期复查--避免延误治疗
新发肿块均需重视,无论是否疼痛,不痛的肿块可能更具隐匿性,如甲状腺癌早期常无痛感,需及时排查。高危人群加强监测,如有家族肿瘤史、长期接触致癌物(如吸烟、污染)者,发现肿块应尽早检查。动态观察良性肿块,即使确诊为良性,若肿块持续增,大或形态改变,需定期复查(如每3-6个月超声监测)。
总结:自我观察≠自我诊断,及时就医是关键,尽管通过上述方法可初步判断肿块性质,但最终诊断必须依赖专业医疗检查。若发现异常,请立即前往医院进行影像学评估和病理活检,早期发现是提高恶性肿瘤治愈率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