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5号
春分养生

963

当前排名

1

当前票数

0票

距离前一名

作品所属领域:药学

湖北省 武汉市 武汉亚心总医院

徐文锦 中医科 医师

春分养生

 

春分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也是春季的第四个节气。依照我国旧历的春季论,春分节气正处于春季时段的中分点,故名为春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一个“分”字,道出了春分的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指一天时间里白天黑夜的平分,各为12小时;另一方面指春季的平分。同时,春分也是一年四季中阴阳平衡、昼夜均等、寒温各半的节气。

春分在天文学上也具有重要意义,春分这天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平分,自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由赤道继续向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白昼开始长于黑夜,南半球与之相反。在气候上,也有比较明显的特征,春分后中国除青藏高原、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北部外均进入了明媚的春天。

 

春分之时,昼夜等长,阴阳各半,天地万物处于阴阳平衡状态,人们摄生调理也应顺应天地自然特点,寻求阴阳平和,阴平阳秘。在此节气养生保健应当顺应节气,做到情志宣泄有度、起居有常,调饮食、适运动、防疾病,以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

春分日:起居宜节律有常

春分属仲春,起居方面仍需遵守《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的养生总则。

春意盎然之时,万物本呈生机勃勃之象,但是入春之后人们反而容易困倦、头晕、嗜睡,这种现象俗称春困。现代医学认为,进入春天,人体皮肤的毛细血管因气温的升高而舒张,体表的血液供应量增多,流经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影响脑部的血氧供应,于是就出现了昏沉欲睡的春困现象。

解决春困的有效办法则是起居有常,保证规律的作息以及适量的运动。规律起居有助于良好睡眠,良好的睡眠则可以使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保证脑部有充足的血液供应,减轻白天的嗜睡疲倦现象。

 

 

如何改善睡眠?睡前可以用温水泡脚、喝一杯热牛奶、听一曲轻音乐,平复心情,沉敛阳气,以此减轻失眠、多梦、易醒症状,提升睡眠质量。晨起还可以散步、做操、打拳、慢跑,振奋夜晚沉降的阳气,促进全身气机运行,调整脏器血流供应。脏腑功能健旺,困倦自然全消。

“春不减衣,秋不戴帽”。春分节气气温还未完全转暖,不要过早减掉冬衣。衣着上要根据寒热适时增减,以“下厚上薄”为宜,做到“勿寒极,勿太热”。并且衣服当宽松柔软以顺应春天生发舒展的特性。

春分日:饮食宜寒热均衡

春分这日,有“吃春菜”饮食民俗活动,其目的也是在于增进人们参加户外活动。到野外采摘野菜促进阳气升发的同时,春菜本身的功效也属于健脾祛湿消积滞的作用,也是春分养生的良好食材。因此,居民有“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的说法。新鲜的“春菜”可以降火、疏肝、益脾、清肠、通便,同时还对人体肝阳的过度升发有调节作用,适合内热体质之人食用。常见的春菜有鱼腥草、菠菜、芹菜、马齿苋等。

春分之时,饮食调理应以平衡为度,即使体质平和之人此时在饮食的选择上也应寒热相配、荤素相搭。食用海鲜、蔬果等凉性食物时,可佐以葱、姜、蒜类温性调料,以减轻食材的寒性。食用韭菜、大蒜、姜葱等助阳类菜肴时则常配以蛋、肉、鱼类等滋阴之品,以克制食材的升发之性。春分饮食寒热搭配,性味功效不失偏颇,可使得阴阳互制互助,避免阴阳失调的发生。

 

 

春分日:情志宜宣泄有度

春分之时,春意正浓,肝气也旺,人体肝阳升发,肝火偏盛,阴阳平衡极易被打破,特别是情绪方面容易波动,常常表现在待人处事不耐烦,浮躁易怒。春分调养以平为期,此时应顺应节气的要求保持心境平静,戒怒戒嗔,处事随和,淡泊宁心,避免扰动肝气,引起阴阳失调。

在保持心境开朗的时候,注意保持情绪的平衡,即情绪既要发泄,也要有节制。心中有怒火,当发泄出来,但不能一发而不可收拾;心中有喜悦,要由衷表达出来,但不能喧笑无度。

春分日:运动以户外为宜

春分时节,大自然阴阳各半,运动也宜内外调和,适宜多到郊外、公园等地踏青游玩,既可锻炼身体,又使心情愉悦,一举两得。

春天最好多在阳光充足、绿化好的地方活动,多做些深呼吸,给大脑提供新鲜充足的氧气,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振奋,消除困倦。

春分时节阳光明媚,是户外活动的好时机。此时,外出放风筝,在户外奔跑、运动,既能够促进气血的运行,有助于阳气的生发,同时,户外放风筝,能够使心情愉快,有助于肝气的疏达,对于春分养生颇有益处。

 

春分日:按摩来套头皮操

操作:

①双手十指自然屈曲并拢,将指尖皮肤轻触于头皮上,自前向后、自中向两侧,对整个头部皮肤有力地划摩数次,直至自我感觉头部皮肤放松,微热即可。

②按照上述自前向后、自中向两侧的顺序,对整个头部皮肤进行较有力的一点一点按压10次,按压时宜用指腹,切忌用指甲按压。

③依然按照上述顺序做短距离往返搔抓,类似于洗头时候的动作,每个区域抓8下,整个头部往返搔抓5次。

④最后轻轻按摩头部。

每天做做头皮操,能很好地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提高记忆力,缓解头晕头痛的症状,达到精力旺盛、思维敏捷、消除疲劳困倦的目的。

春分日:防止旧病复发

随着春分节气的到来,春季温病如流行性脑膜炎、流行性感冒、痄腮、百日咳、风疹、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等流行起来。这里介绍几款非药物性的食疗方,供朋友们参考使用。

葱豉汤

葱白3根,豆豉10克。加两杯凉水,用小火慢煮,煎至一杯药液止火,待稍凉后服用。用于预防并治疗风寒感冒。

参苏饮

党参15克,苏叶15克,生姜3片,大枣3枚(切),水煎服。用于风寒感冒初期。

萝卜葱白饮

白萝卜5片,葱白3根。水煎,去渣当茶饮之。早、晚各1次。预防流行性感冒、百日咳效果好。

绿豆白菜汤

绿豆60克,白菜心3个。先将绿豆煮烂,再加入白菜心,煮至熟。喝汤吃绿豆、白菜心。用于预防流行性腮腺炎。

小儿水痘方

芦根9克,桑叶5克,蝉衣3克,薄荷1克,淡豆豉5克,栀子2克,金银花6克,连翘6克,紫花地丁6克。水煎服。用于3岁以下儿童,症见水痘初期发热、微痒。若水痘周围紫红,可酌加板蓝根、蒲公英、生地等。

投票
邀请好友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