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生命的“急救战场”
创伤外科是外科学的重要分支,专注于处理因**突发暴力或意外事故**导致的急性损伤,如车祸、坠落、锐器伤、爆炸伤等。这类损伤往往病情危急,需要快速评估和多学科协作救治。
一、哪些情况需要去创伤外科?
- 严重外伤:如开放性骨折、大出血、内脏破裂、颅脑损伤、多发伤(身体多个部位同时受伤)。
- 危及生命的损伤:如张力性气胸、肝脾破裂、骨盆骨折伴大出血等。
- 复杂伤口处理:如严重撕裂伤、感染性伤口、需要显微外科修复的神经血管损伤。
二、常见创伤类型与危害
创伤类型 |
典型表现 |
紧急处理原则 |
颅脑损伤 |
头痛、呕吐、意识模糊、瞳孔不等大 |
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二次损伤 |
胸部损伤 |
呼吸困难、胸痛、皮下气肿 |
封闭开放性气胸,紧急穿刺减压 |
腹部损伤 |
腹痛、腹肌紧张、休克 |
禁食禁水,尽快手术探查 |
四肢骨折 |
畸形、肿胀、无法活动 |
临时固定,避免搬动加重损伤 |
大血管损伤 |
喷射性出血、肢体苍白无脉 |
直接压迫止血,使用止血带 |
- 创伤救治的“黄金时间”
- 院前急救(受伤后1小时内):
“白金10分钟”:控制大出血、保持气道通畅。
“黄金1小时”:快速转运至具备救治能力的医院。
- 院内救治:多学科团队(创伤外科、麻醉科、ICU等)联合实施损伤控制手术(DCS),优先处理致命伤。
四、创伤外科的“黑科技”
- 损伤控制手术:严重创伤患者分阶段手术,先救命再治伤。
- 介入栓塞术:通过血管造影精准堵住出血点(如肝脾破裂)。
- 3D打印技术:定制个性化骨折固定支架或骨骼模型。
- 负压伤口治疗(VAC):加速复杂伤口愈合。
五、如何预防创伤?
交通出行:系安全带、戴头盔,避免疲劳驾驶。
高空作业:规范使用安全绳,警惕坠落风险。
家庭防护:安装防滑垫、护栏,妥善保管刀具。
运动安全:热身充分,避免高风险动作(如极限运动需专业指导)。
关键提示:
严重创伤后,不要给伤者喂水或药物,避免移动颈部或脊柱可疑损伤者,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120)并清晰说明伤情!
创伤外科医生是“与死神赛跑”的战士,但预防永远比救治更重要。提高安全意识,保护自己和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