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8号
合理用药与科学养生

3603

当前排名

0

当前票数

0票

距离前一名

作品所属领域:药学

北京市 西城区 北京市宣武区妇幼保健院

朱小红 内科 主治医师

合理用药与科学养生:守护健康的双翼  

——从医生视角谈如何避免“治病”变“致病”

  

“是药三分毒”“养生先养心”——这些古语揭示了健康管理的核心:合理用药是治疗疾病的基石,科学养生是预防疾病的关键。然而,现实中滥用药物、盲目养生的案例屡见不鲜,轻则浪费金钱,重则损害健康。本文将从临床医生的角度,解析如何正确用药、科学养生,帮助大众远离健康误区。

一、合理用药:治病≠“堆药”

  1. 常见用药误区

-误区一:药物“越多越好”

  - 案例:高血压患者同时服用3种降压药,导致低血压晕厥。  

   解析:药物疗效并非线性叠加,盲目联用可能增加肝肾负担和副作用风险。  

- 误区二:迷信“新药”“贵药”

  - 案例:普通感冒患者要求开“进口抗生素”,反而引发肠道菌群失调。  

  - 解析:药物选择需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并非越贵越有效。  

- 误区三:自行停药或加量**  

  - 案例:糖尿病患者血糖下降后擅自停用胰岛素,诱发酮症酸中毒。  

  - 解析:药物剂量调整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病情反复或恶化。  

  1. 合理用药的“四大原则”  

- 原则一:遵医嘱,忌“经验用药”

  - 举例:抗生素需按疗程服用,自行停药易导致细菌耐药。  

- 原则二:读懂药品说明书

  - 重点关注:适应症、禁忌症、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如他汀类药物避免与葡萄柚同服)。  

- 原则三:特殊人群需谨慎

  - 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需减少剂量;  

  - 孕妇/哺乳期:避免使用致畸药物(如利巴韦林)。  

- 原则四:定期复查与评估

  - 慢性病患者(如甲亢、高血压)需定期监测指标,调整治疗方案。  

二、科学养生:远离“伪健康”陷阱  

  1. 养生≠吃保健品  

- 警惕“保健品依赖”

  - 数据:中国保健品市场规模超4000亿,但60%的维生素补充剂未被证明能预防疾病(《柳叶刀》研究)。  

  - 建议:均衡饮食优先,缺什么补什么(如贫血补铁,骨质疏松补钙+维生素D)。  

  1. 饮食养生:回归自然与平衡  

- “五色饮食法”  

  - 红色(番茄、红枣)——抗氧化;  

  - 绿色(菠菜、西兰花)——护肝;  

  - 黄色(玉米、胡萝卜)——护眼;  

  - 白色(山药、银耳)——润肺;  

  - 黑色(黑芝麻、黑豆)——补肾。  

- 控糖、控盐、控油  

  - 每日盐摄入量<5g(约一啤酒瓶盖),糖<25g,油25~30g。  

  1. 运动养生:量力而行,持之以恒  

- 推荐方案

  - 有氧运动: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  

  - 力量训练:每周2次抗阻力运动(如深蹲、哑铃)。  

- 避免误区

  - 过度运动引发横纹肌溶解、关节损伤;  

  - 空腹晨练导致低血糖(尤其糖尿病患者)。  

  1. 心理养生: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

- 压力管理技巧  

  - 正念冥想:每天10分钟缓解焦虑;  

  - 社交支持:与亲友倾诉,避免情绪压抑。  

- 警惕“情绪性进食”  

  - 案例:压力大时暴饮暴食,诱发肥胖和代谢综合征。  

  1. 睡眠养生:睡好“黄金7小时”  

  - 建议:固定作息时间,睡前远离电子设备;  

  - 警告:长期熬夜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自然》期刊研究)。  

三、合理用药与科学养生的协同作用

  1. 慢性病管理的“双管齐下”  

  - 案例:高血压患者通过低盐饮食+规律服用降压药,血压稳定达标。  

  1. 药物与食物的相互作用

  - 禁忌示例:服用华法林避免大量摄入菠菜(维生素K拮抗药效);  

  - 协同示例:补铁时搭配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  

  1. 养生不当反伤身  

  - 案例:糖尿病患者过量食用“养生杂粮粥”,导致血糖飙升。  

四、给大众的实用建议

  1. 用药前“三问”  

   - 是否必须用药?  

   - 是否有更安全的替代方案?  

   - 长期用药的获益与风险如何?  

 

  1. 养生“三要三不要”  

   - 要个性化,不要盲目跟风;  

   - 要循序渐进,不要急功近利;  

   - 要融入生活,不要依赖“神药”“偏方”。  

投票
邀请好友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