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4号
运动损伤急性期处理原则及预防措施

3599

当前排名

0

当前票数

0票

距离前一名

作品所属领域:骨科

湖北省 武汉市 武汉市荣军优抚医院

董自立 骨科 主任医师

运动损伤急性处理原则及预防措施。

一:运动损伤急性如何处理?

运动损伤(Athletic Injuries)指运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损伤。是人在运动活动过程中,由于运动不当或意外原因等造成的人体运动系统的损伤。通常包括肌肉拉伤、韧带拉伤、骨骼损伤、关节损伤等。 有数据统计,每年基本有20%—30%的人在运动时候受伤,中国超过三分之一运动者曾出现过膝盖受伤,约五分之一运动者曾经出现过脚部或者腰部受伤。price原则:是作为处理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黄金法则,强调制动休息,适用于需要长时间休息的损伤大重点组成:

保护(P-protect保护受伤软组织和关节,使之不要再次损伤;

休息(R-rest) 也就是“局部制动”,受伤部位要充分休息,不能受压负重、不能继续行走,必要时拐杖、夹板或者石膏保护受伤部位。

冰敷(I-ice)受伤后48小时内,每隔2-3小时冰敷15-20分钟。不要直接将冰块接触皮肤,使用毛巾或衣物包裹冰袋后再进行冰敷。到时间后移开冰袋休息15-20分钟,使受伤处转暖恢复到室温 

压迫(C-compression)  一般在受伤后的24-48小时内使用加压绷带包扎受伤部位,对受伤部位加压使组织内压力升高,缩窄血管,从而减缓炎症发展,防止进一步引起关节内肿胀

抬高(E-elevation)抬高患肢,在损伤发生后24~48小时内.尽量将患肢置于高于心脏水平的位置.这有助于减少损伤部位的血流量,加速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从而减轻肿胀和局部淤血

随着现代运动康复技术的不断发展,早期康复介入和个性化康复制定等加速康复最新理念出现为了使软组织损伤后的运动更加安全和有效将目前运动损伤处理PRICE原则替换为POLICE原则,倡导适当负重与运动,康复训练应从受伤后立刻开始适当的最优负荷可以促进损伤部位的康复,避免长时间失负荷状态对组织生物力学特性和形态产生不利影响提供了更全面的康复指导具体是以下这几点: 保护(P-protect) 适当负重(OL-optimal loading) 冰敷(I-ice) 加压包扎(C-compression) 抬高患肢(E-elevation)OL适当负重(也叫最佳负荷)取代了R休息,强调寻找到一个平衡点,并且鼓励在早期损伤恢复过程中多运动。

而到了最近几年,国外文献中最新提出的原则是在POLICE的基础上增加了Modalities(物理治疗) & Medications(药物治疗)。 Modalities(物理治疗) 可以借助超声波、短波、干扰电等理疗仪器达到局部软组织消肿止痛、加速代谢促进愈合等作用。除此之外,可以使用肌贴的爪形贴扎法,对于局部软组织水肿效果非常显著。 Medications(药物治疗) 急性损伤后,会出现无菌性炎症,疼痛大多建立在炎症基础上,通过药物控制炎症后,疼痛自然得到缓解。

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有那些?

1、‌运动前充分做好准备活动运动前充分的热身活动和拉伸能有效提高肌肉弹性,预防拉伤。

2、‌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根据个人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

3、合理使用防护装备:如护膝、护腕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受伤的风险。

4、增强核心力量:核心肌群的稳定性对于预防运动中的扭伤和摔倒至关重要。

5、合理安排训练量‌运动后恢复‌::避免过度训练导致肌肉疲劳,从而降低受伤风险。确保运动后身体得到充分休息和恢复

6、‌遵循科学、正确的运动方法‌:避免过度训练和错误的运动姿势。

投票
邀请好友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