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90号
日常中医药养生保健手册

3503

当前排名

0

当前票数

0票

距离前一名

作品所属领域:药学

广东省 佛山市 顺德区笫五人民医院

欧阳武 康复医学科 副主任医师

1、中医养生基础理论

1.1、整体观念

天人相应:顺应自然规律(昼夜、四季)。强调人与自然(天地)之间的相互关联、和谐统一,认为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与自然界的规律(如四季更替、昼夜循环、气候变化等)密切相关。

阴阳平衡:保持身体阴阳动态平衡(如动静结合)。万物对立统一、动态协调的关系。阴阳并非绝对对立,而是相互依存、转化,维持平衡则健康和谐,失衡则引发问题。

气血调和:气为动力,血为物质基础,需通畅充盈。气血调和意味着气机通畅、血液充足,二者相互协调,维持健康。若气血失调,则百病丛生。

1.2、治未病理念

未病先防:通过养生预防疾病。

既病防变:早发现、早干预。

2、四季调养原则

2.1 春季(养肝)

特点:阳气升发,易肝火旺。

建议:饮食:少酸多甘(如山药、红枣)。

作息:早睡早起,舒展筋骨。

情绪:忌怒,保持心情舒畅。

2.2 夏季(养心)

特点:湿热重,易耗心气。

建议:

饮食:清热解暑(绿豆、冬瓜),适当吃苦(苦瓜)。

运动:清晨或傍晚锻炼,避免大汗。

防暑:午间小憩,避免直吹空调。

2.3 秋季(润肺)

特点:燥邪当令,易伤肺阴。

建议:

饮食:滋阴润燥(银耳、梨、蜂蜜)。

起居:早睡早起,保湿防燥。

禁忌:少食辛辣(如辣椒、姜)。

2.4 冬季(补肾)

特点:寒气盛,宜藏精补肾。

建议:

饮食:温补(羊肉、黑芝麻、核桃)。

保暖:重点护腰腹、足部。

运动:适度(如八段锦),避免过汗。

三、饮食养生指南

3.1 食物性味与体质匹配

寒性体质:宜温补(姜、桂圆)。

热性体质:宜清热(莲子、黄瓜)。

3.2 经典药膳推荐

健脾养胃:山药薏米粥,结合了山药的补益和薏米的祛湿功效,适合脾虚湿重、气血不足、体质虚弱者食用。

补气养血:当归黄芪乌鸡汤,适合 气血两虚、面色苍白、体虚乏力、月经不调 的人群。当归补血活血,黄芪补气固表,乌鸡滋阴养颜,三者搭配可增强体质,改善亚健康状态。

安神助眠:酸枣仁莲子汤,适合 失眠多梦、心悸焦虑、阴虚火旺 的人群。酸枣仁养肝宁心,莲子补脾益肾,二者搭配可调和气血、安定心神,改善睡眠质量。

四、穴位与经络保健

4.1 日常保健穴位

足三里(健脾):膝下3寸,按揉3分钟。

 

 

 

 

三阴交(调经):内踝尖上3寸,睡前按压。

 

 

 

 

合谷穴(止痛):手背虎口处,缓解头痛。

 

 

 

4.2 简易按摩法

晨起梳头:用木梳梳头100下,通经络。

睡前泡脚:加艾叶、生姜,驱寒助眠。

五、体质辨识与调理

5.1 九种体质(简化版)

气虚质:易疲劳,宜补气(黄芪、党参)。

阴虚质:手足心热,宜滋阴(麦冬、百合)。

湿热质:面油口苦,宜清热利湿(赤小豆、薏米)。

六、常见亚健康问题调理

6.1 失眠

穴位:神门穴、涌泉穴。拇指按压神门穴,顺时针揉3分钟,局部酸胀为度。涌泉穴拇指用力按压或搓揉5分钟,睡前热水泡脚后操作更佳。

 

茶饮:酸枣仁10g + 茯苓5g 煮水。

6.2 疲劳乏力

食疗:党参红枣茶。

运动:八段锦“两手托天理三焦”。

七、中药小方与茶饮推荐

感冒初起:生姜3片 + 葱白2段 + 红糖,煮水喝。

润肠通便:决明子10g + 蜂蜜,代茶饮。

美容养颜:玫瑰花5朵 + 枸杞10粒,泡水饮用。

八、养生禁忌与误区

8.1 禁忌

虚寒体质慎用寒凉药(如金银花、黄连)。

进补需辨证,避免“越补越上火”。

8.2 常见误区

误区1:“药食同源”可随意服用(如长期服用人参致失眠)。

误区2:盲目追求“排毒”,过度泻下伤脾胃。

中医药养生需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严重健康问题请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黄帝内经》《本草纲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投票
邀请好友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