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疼痛:不可忽视的“活动枢纽”警报
肩关节是人体最灵活的关节之一,能够完成前举、后伸、外展、旋转等多种动作,但这份灵活性也让其成为疼痛高发区。其中“冻结肩”(肩周炎)和“肩袖损伤”是最易混淆的两种疾病,正确区分二者,是康复的关键。
一、病因与发病群体
冻结肩多因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如关节囊、滑囊)的无菌性炎症引发粘连,导致肩关节僵硬和疼痛。常见于40-60岁女性,可能与激素变化、慢性劳损或受凉有关,病程具有自限性,约1-3年可能自愈,但需积极干预以缩短病程。肩袖损伤由肩袖肌腱(冈上肌、冈下肌等)的撕裂或退变引起,常见于老年人、运动员或需反复抬肩的体力劳动者(如粉刷匠、羽毛球爱好者)。急性损伤多因提重物、跌倒或外力牵拉,慢性劳损则与肩峰骨刺反复摩擦肌腱有关。
二、症状与体征
1.疼痛特点
冻结肩疼痛范围广泛,夜间加重,可能放射至肘部;肩关节各方向主动与被动活动均受限,尤其是外旋动作(如梳头、穿衣)。肩袖损伤疼痛集中于肩前外侧,提拉或外展60°-120°时出现“疼痛弧”,被动活动通常不受限,但主动抬臂困难(如举高手臂晾衣服)。
2.活动受限差异
冻结肩患者主动与被动活动范围基本一致,外旋角度常小于30°。肩袖损伤主动活动受限明显(如无法完成外展),但被动活动可接近正常,主被动活动差异超过20°需警惕肌腱撕裂。
3.伴随症状
肩袖损伤可能伴随肌肉萎缩(如三角肌、冈上肌),病程超过3周未治疗者更显著。冻结肩晚期可能出现关节囊挛缩,但无典型肌萎缩。
三、诊断与治疗
1.诊断方法
冻结肩X线通常无异常,MRI可见关节囊增厚或喙肱韧带纤维化,需排除其他疾病。肩袖损伤超声或MRI可明确肌腱撕裂程度;X线可能显示肩峰骨刺或肱骨大结节囊变。
2.治疗原则
冻结肩以镇痛、物理治疗(热敷、针灸)和渐进式功能锻炼为主,严重粘连可考虑关节镜下松解术。肩袖损伤部分撕裂可保守治疗(制动、消炎药);完全撕裂或巨大撕裂需关节镜修复,避免延误导致肌肉不可逆萎缩。
冻结肩以镇痛、物理治疗(热敷、针灸)和渐进式功能锻炼为主,严重粘连可考虑关节镜下松解术。肩袖损伤部分撕裂可保守治疗(制动、消炎药);完全撕裂或巨大撕裂需关节镜修复,避免延误导致肌肉不可逆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