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认识川乌、草乌、附子、白附子
一:来源
川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干燥母根。
草乌:为毛茛科植物北乌头的干燥块根。
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
白附子: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干燥块茎。
二:功效主治和毒性
川乌: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亦作痛及麻醉止痛,有大毒,一般炮制后用。内服用量1.5~3g,宜先煎,久煎。
草乌: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亦作痛及麻醉止痛,有大毒,一般炮制后用。内服用量1.5~3g,宜先煎,久煎。
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用于亡阳虚脱, 肢冷脉微,心阳不足,胸痹心痛, 虚寒吐泻, 院腹冷痛, 肾阳虚衰, 阳痰宫冷, 阴寒水肿, 阳虚外感, 寒湿痹痛,有毒一般炮制后用,内服用量3~15g,宜先煎,久煎。
白附子:祛风痰,定惊搐,解毒散结,止痛。用于中风痰壅,口眼㖞斜 ,语言謇涩,惊风癫病,破伤风,痰厥头痛,偏正头痛 ,瘰疬痰核,毒蛇咬伤,有毒一般炮制后用,内服用量3~6g。
三:产地和外观
川乌: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等地,晒干后类圆锥形,本品呈不规则的圆锥形,稍弯曲,顶端常有残茎,中部多向一侧膨大,长 2~7. 5cm, 直径1. 2~2. 5cm 。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皱缩,有小瘤状侧根及子根脱离后的痕迹。质坚实,断面类白色或浅灰黄色,形成层环纹呈多角形。气微,味辛辣、麻舌。
草乌:主产于东北,各地也有分布,本品呈不规则长圆锥形,略弯曲,长 2~7cm,直径0. 6~l. 8cm 。顶端常有残茎和少数不定根残基,有的顶端一侧有一枯萎的芽,一侧有一圆形或扁圆形不定根残基。表面灰褐色或黑棕褐色,皱缩,有纵皱纹、点状须根痕及数个瘤状侧根。质硬,断面灰白色或暗灰色,有裂隙,形成层环纹多角形或类圆形,髓部较大或中空。气微,味辛辣、麻舌。
附子:因加工方法不同,其炮制饮片有白附片、黑顺片、盐附子、淡附片、炮附片等。附子呈类圆锥形,表面有凸钉,光滑,质地坚实,其加工品显角质。气微,味淡,微有麻舌感。
白附子:主产于河南、甘肃、湖北等地,本品呈椭圆形或卵圆形,长2~5cm ,直径1~3cm 。表面白色至黄白色,略粗糙,有环纹及须根痕,顶端有茎痕或芽痕。质坚硬,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淡,麻辣刺舌。
四:注意事项
1,川乌、草乌孕妇禁用;附子、白附子孕妇慎用。
2,川乌、草乌、附子不宜与半夏、瓜萎、瓜萎子、瓜萎皮、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白蔹、白及同用 。
参考文献:《中国药典》2020年版1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