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4号
解锁科学运动,开启健康生活

54

当前排名

1741

当前票数

74票

距离前一名

作品所属领域:骨科

广东省 汕头市 汕头市中医医院

关可立 医疗服务部 负责人

胡恩长 广州中医药大学 郑志辉 广东省汕头市中医医院骨二科

                解锁科学运动,开启健康生活

                    关可立1 胡恩长2 郑志辉3

                  1广东省汕头市中医医院医疗服务部

                  2广州中医药大学

                  3 广东省汕头市中医医院骨二科

 

2025年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出实施“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加强慢性病防治。全民健康是目标,全面运动引起一阵热潮。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健康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科学运动则是通往健康的必经之路。运动并非简单的身体活动,它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有着深远影响。从增强心肺功能提升情绪状态,科学运动宛如一位全方位的健康守护者。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索科学运动的奥秘。

 

一、科学的才是健康的——先让身体“热”起来

 

科学运动是健康的基石,对身体有多方面积极影响。运动能增强心肺功能,就像给身体的“发动机”升级。以跑步为例,经常跑步的人,心脏每次泵血输出量增加,血管弹性增强,患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规律运动还能促进新陈代谢,加快身体废物排出,帮助维持健康体重。从心理层面看,运动时大脑分泌内啡肽,带来愉悦感,缓解压力、焦虑和抑郁情绪

 

二、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运动因人而异

 

 

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骨骼、肌肉和心肺功能不断发展。他们适合跳绳、打篮球等运动,这些运动能促进骨骼生长,增强肌肉力量,还能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反应速度。每周可进行3 - 5次,每次30分钟以上。

 

职场人群长期久坐,易出现颈肩腰背痛、肥胖等问题。可利用碎片化时间,如午休时进行15 - 20分钟简单拉伸,下班后进行慢跑、瑜伽等运动。每周运动3 - 4次,每次40分钟左右,改善身体柔韧性和肌肉力量,缓解工作压力。

 

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骨质流失,肌肉力量减弱。适合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这些运动能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平衡能力,预防跌倒。每天进行30分钟至1小时,可分多次进行。

 

三、有方法的才是捷径——掌握科学运动四要素 

(一)运动频率

合理运动频率能让身体持续受益。一般来说,每周进行3 - 5次运动较为适宜。对于刚开始运动的人,可从每周3次开始,逐渐增加次数。如果运动强度较低,如散步,每天进行也没问题;但高强度运动,如力量训练,建议隔天进行,给身体足够恢复时间。

 

(二)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需根据个人身体状况运动目标调整。可用最大心率(220 - 年龄)来衡量,低强度运动心率为最大心率的50% - 60%,中强度为60% - 75%,高强度为75%以上。比如30岁的人,最大心率是190次/分钟,进行中强度运动时,心率应保持在114 - 142次/分钟。刚开始运动选择低、中强度,适应后再增加强度。

 

(三)运动时间

 

每次运动时间根据强度个人情况决定。低强度运动,如散步,可进行30分钟至1小时;中强度运动,如慢跑,30 - 45分钟为宜;高强度运动,如快速跳绳,20 - 30分钟即可。避免长时间过度运动,防止疲劳和受伤

 

(四)运动类型

 

运动类型丰富多样,有氧、无氧运动各有价值。有氧运动能提升心肺功能,像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无氧运动可增加肌肉力量,如举重、俯卧撑、仰卧起坐。日常运动应两者结合,全面提升身体素质。

 

  • 四、掌握“误区”——安全运动避开雷区

 

运动中存在一些常见误区掌握误区,做好好风险防范。很多人认为运动强度越大越好,其实过度运动易导致疲劳、受伤,还可能引发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等严重问题。运动前不热身、运动后不拉伸也很危险,容易造成肌肉拉伤、关节扭伤

 

预防运动损伤,运动前要充分热身,如快走、动态拉伸5 - 10分钟;运动后进行静态拉伸放松肌肉,缓解酸痛。选择合适运动装备,如合脚运动鞋、运动服装。运动时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不突然增加强度和时间。

 

五、避开“刻板”——灵活应变,运动“随时随地” 

不同场景天气条件下,运动方案需灵活调整。居家锻炼时,空间有限,可选择平板支撑、深蹲、瑜伽等运动。利用椅子、墙壁等辅助工具,进行简单力量训练。

 

高温天气户外锻炼,要避开10 - 16点高温时段,选择树荫下等凉爽区域。运动时及时补充水分,每隔15 - 20分钟喝150 - 200毫升水,可选择含有电解质的运动饮料。

 

寒冷天气运动,注意保暖,戴帽子、手套、围巾。提前热身,让身体适应低温环境,运动强度适当降低。

 

六、运动与营养协同,为健康助力

 

运动与营养紧密相连,合理饮食能提升运动效果,促进身体恢复。运动前1 - 2小时,可吃一些易消化碳水化合物,如面包、香蕉,为运动提供能量。避免吃过多油腻、辛辣食物,以免引起肠胃不适。

 

运动中根据出汗量及时补水,少量多次饮用。持续运动1小时以上,适当补充含有电解质糖分的饮料。

 

运动后30分钟内,补充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如牛奶、鸡蛋、全麦面包,帮助修复肌肉组织,补充能量。之后再正常进餐,保证营养均衡。

 

科学运动是一场自我投资,只要掌握正确方法,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运动方式,就能在运动中收获健康和快乐。让我们迈出科学运动第一步,开启健康生活新篇章

投票
邀请好友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