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囊炎(Bursitis)是关节周围滑囊的炎症,滑囊是充满液体的小囊,主要起缓冲和减少摩擦的作用。过度使用、创伤或感染可能导致滑囊发炎,引发疼痛和活动受限。以下是关于滑囊炎的详细科普:
一、常见发病部位及症状
- 肩部滑囊炎(肩峰下滑囊炎)
- 症状:肩部疼痛,尤其是抬手或夜间加重,可能放射至手臂。
- 高危人群:频繁使用肩部的运动员(如游泳、网球)、搬运工。
- 肘部滑囊炎(学生肘/矿工肘)
- 症状:肘关节外侧或内侧肿胀、压痛,抓握或提物时疼痛加剧。
- 诱因:反复压迫(如伏案工作、跪地摩擦)。
- 髋部滑囊炎
- 症状:髋关节外侧疼痛,行走或久坐后加重,可能放射至大腿。
- 常见原因:长期侧卧压迫、髋关节骨关节炎。
- 膝盖滑囊炎(髌前滑囊炎/女仆膝)
- 症状:膝盖前方肿胀、疼痛,跪地或上下楼梯时明显。
- 高危动作:频繁跪地(如清洁工、园艺)。
- 跟腱滑囊炎(脚跟滑囊炎)
- 症状:脚跟后侧红肿热痛,穿鞋或踮脚时加剧。
- 常见于:跑步者、高跟鞋使用者。
二、病因与危险因素
- 重复性机械摩擦:如长期跪地、投掷运动。
- 急性损伤:撞击或扭伤导致滑囊受损。
- 感染(化脓性滑囊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伴随发热、红肿。
- 全身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糖尿病。
三、诊断方法
- 体格检查
- 触诊压痛部位,观察肿胀、活动受限程度。
- 影像学检查
- 超声或MRI:明确滑囊积液或周围组织损伤。
- 实验室检查
- 血液检测(排除感染或痛风)。
- 关节穿刺抽液(鉴别感染性与非感染性滑囊炎)。
四、急性期处理(24-72小时)
遵循 RICE 原则:
- Rest(休息):避免加重炎症的活动(如跑步、跪地)。
- Ice(冰敷):每次15-20分钟,每日3-4次,减轻肿胀。
- Compression(加压):弹性绷带包裹,减少渗出。
- Elevation(抬高):患肢高于心脏,促进回流。
药物治疗:
- 口服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布洛芬、萘普生。
- 局部外用消炎凝胶(如双氯芬酸)。
禁忌:
- ❌ 热敷、按摩或活血药膏(急性期可能加重炎症)。
- ❌ 强行活动或负重。
五、慢性期与康复治疗
- 物理治疗
- 超声波:促进滑囊修复。
- 冲击波治疗:针对顽固性炎症。
- 运动康复
- 关节活动度训练:如肩关节钟摆运动、髋关节旋转。
- 强化周围肌群:
◦ 肩部:侧平举、弹力带抗阻。
◦ 膝盖:靠墙静蹲、直腿抬高。
- 辅助工具
- 使用护膝、肘托分散压力。
六、何时就医?
出现以下情况需及时就诊:
- 疼痛持续超过2周,保守治疗无效。
- 伴随发热、皮肤发红(警惕感染)。
- 关节活动严重受限(如无法抬手、行走困难)。
七、预防措施
- 减少重复性压力
- 避免长时间同一姿势(如跪地、伏案)。
- 使用软垫或跪垫(如园艺时)。
- 运动防护
- 运动前动态拉伸,运动后静态拉伸。
- 佩戴护具(如肩部护具、髌骨带)。
- 控制基础疾病
- 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痛风患者低嘌呤饮食。
八、常见误区
- ❌ “滑囊炎必须手术”:90%以上通过保守治疗可缓解。
- ❌ “多活动能自愈”:急性期活动会加重损伤。
- ❌ “热敷能消炎”:急性期热敷会加剧肿胀。
九、康复时间参考
类型 恢复周期 注意事项
肩部滑囊炎 2-6周 避免过度外展动作
肘部滑囊炎 1-4周 减少手肘压力,使用软垫
髋部滑囊炎 3-8周 避免久坐,加强臀肌训练
膝盖滑囊炎 2-6周 避免跪地,使用髌骨带
总结:滑囊炎的核心治疗是“休息+抗炎+精准康复”。早期规范处理可避免转为慢性,反复发作需排查全身性疾病或生物力学异常(如步态异常)。若疼痛持续加重,请及时至骨科或运动医学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