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71号
椎间孔镜术后修复科普

3242

当前排名

0

当前票数

0票

距离前一名

作品所属领域:骨科

四川省 宜宾市 珙县中医院

侯启虎 骨科 无

椎间孔镜术后修复科普

椎间孔镜术后修复科普

 

椎间孔镜手术(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是一种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术后科学修复和康复训练是减少复发风险、加速功能恢复的关键。以下是术后各阶段注意事项及康复指导:

 

一、术后即刻注意事项(术后1-3天)

 

  1. 伤口护理

 

  • 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避免沾水,观察有无红肿、渗液或疼痛加重。

 

  • 如有引流管,需按医嘱时间拔除。

 

  1. 活动限制

 

  • 术后需卧床休息1-2天,避免腰部负重,下床时佩戴腰围(仅限短期使用,防止肌肉萎缩)。

 

  • 避免弯腰、久坐、提重物或扭转腰部。

 

  1. 疼痛管理

 

  • 术后可能仍有轻微疼痛或麻木感,属正常现象,可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

 

  • 若疼痛剧烈或持续加重,需及时联系医生。

 

二、短期康复阶段(术后1-4周)

 

  1. 逐步恢复活动

 

  • 床上训练:术后第2天开始进行踝泵运动(勾脚、绷脚)促进血液循环,预防下肢血栓。

 

  • 站立行走:术后3-5天可短时间站立或缓慢行走,每次5-10分钟,每日3-4次。

 

  1. 核心肌群激活

 

  • 腹式呼吸训练:仰卧位,吸气时鼓腹、呼气时收腹,增强深层核心稳定性。

 

  • 麦肯基疗法:尝试“俯卧伸展”动作(俯卧位手肘支撑缓慢抬起上半身),缓解腰椎压力。

 

  1. 神经松动训练

 

  • 若术后仍有下肢麻木或放射痛,可进行轻柔的直腿抬高训练(仰卧位抬腿,角度不超过60°)。

 

三、中期康复阶段(术后4周-3个月)

 

  1. 强化腰背肌力量

 

  • 五点支撑法:仰卧位双膝屈曲,以足掌、双肘、肩部为支点缓慢抬起臀部,维持3-5秒后放下。

 

  • 小燕飞:俯卧位双手背后,缓慢抬起头颈和双腿,保持3-5秒后放松。

 

  1. 功能性训练

 

  • 侧桥支撑:侧卧位单肘和同侧脚支撑,保持身体呈一条直线,每侧30秒,每日3组。

 

  • 平板支撑:从短时间(10-20秒)开始,逐步延长至1分钟,增强整体核心稳定性。

 

  1. 日常活动调整

 

  • 避免久坐(每30分钟起身活动),选择有支撑性的座椅,保持腰椎中立位。

 

  • 搬运重物时采用“髋部屈膝法”(蹲下抱物,保持腰背挺直)。

 

四、长期恢复与预防复发

 

  1. 生活方式管理

 

  • 控制体重:减轻腰椎负荷,降低复发风险。

 

  • 戒烟:吸烟会延缓椎间盘修复,增加术后并发症。

 

  1. 运动建议

 

  • 游泳(蛙泳最佳)、瑜伽(避免过度前屈动作)、快走等低冲击运动。

 

  • 避免对抗性运动(如篮球、足球)和高强度跑步。

 

  1. 定期复查

 

  • 术后3个月复查腰椎MRI或CT,评估椎间盘修复情况。

 

  • 若出现反复腰痛、下肢无力或大小便障碍,需立即就医(警惕马尾综合征)。

 

五、常见误区与注意事项

 

  • ❌ “术后必须卧床三个月”:早期适度活动可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血栓形成。

 

  • ❌ “疼痛消失后即可停止康复训练”:需坚持核心肌群训练至少3-6个月,巩固手术效果。

 

  • ❌ “完全依赖腰围保护”:长期佩戴腰围会导致腰部肌肉萎缩,建议仅在活动时短期使用。

 

六、复发预防要点

 

  1. 保持正确姿势:坐姿时腰部挺直,电脑屏幕与眼睛平齐;避免长时间低头看手机。

 

  1. 加强腰背肌锻炼:每周至少3次针对性训练,提升腰椎稳定性。

 

  1. 注意腰部保暖:寒冷可能导致肌肉痉挛,诱发疼痛。

 

总结:椎间孔镜术后修复需遵循“循序渐进、动静结合”原则,早期以消炎镇痛和功能恢复为主,中后期逐步加强核心肌群训练。科学康复可显著降低复发率,恢复腰部功能。具体方案需根据个人情况由康复科医生或骨科医生制定。

投票
邀请好友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