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与处理科普
呼吸系统疾病种类繁多,从常见的感冒、流感到慢性的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再到严重的肺炎、肺癌等,其诊断和治疗需结合症状、检查和个体情况。以下是关键知识点和实用建议:
一、常见呼吸系统疾病
-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流感)
- 症状:鼻塞、流涕、咽痛、咳嗽、发热(流感常伴全身酸痛、高热)。
- 特点:多为病毒感染,抗生素无效,需对症处理(如退热、补液)。
- 肺炎
- 症状:高热、咳嗽(黄脓痰或血痰)、胸痛、呼吸急促。
- 高危人群:儿童、老人、免疫力低下者。
- 哮喘
- 症状:反复喘息、胸闷、夜间咳嗽加重,接触过敏原(如尘螨、花粉)后发作。
- 特点:慢性气道炎症,需长期控制。
-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 症状:长期吸烟者出现慢性咳嗽、咳痰、活动后气短。
- 诱因:吸烟(主要)、空气污染。
- 肺结核
- 症状:持续咳嗽(>2周)、咯血、低热、盗汗、体重下降。
-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需隔离治疗。
二、诊断方法
- 体格检查
- 听诊:哮鸣音(哮喘/COPD)、湿啰音(肺炎)。
- 观察:呼吸频率、口唇是否发绀(缺氧表现)。
- 影像学检查
- 胸部X线:初步筛查肺炎、气胸。
- 胸部CT:更清晰显示肺部病变(如肿瘤、结核)。
-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细菌感染常伴白细胞升高。
- 痰培养:明确病原菌(如肺炎链球菌)。
- 肺功能检测:诊断哮喘、COPD的金标准。
- 特殊检查
- 过敏原检测(哮喘)、支气管镜(怀疑肿瘤时)。
三、处理原则
- 急性感染性疾病
- 病毒感染(如感冒、流感):休息、补液、退热药(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
- 细菌感染(如肺炎):需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类),需遵医嘱足疗程。
- 慢性病管理
- 哮喘:吸入激素(ICS)+长效支气管扩张剂(LABA),随身携带急救喷雾(如沙丁胺醇)。
- COPD:戒烟、长期氧疗(血氧低者)、康复锻炼。
- 支持治疗
- 雾化吸入:缓解喘息(如布地奈德混悬液)。
- 氧疗:适用于严重低氧血症患者。
四、何时就医?
- 呼吸困难、嘴唇/指甲发紫。
- 高热不退(>3天)、咳血、胸痛持续加重。
- 哮喘/COPD患者用药后无缓解。
五、预防与日常防护
- 疫苗接种
- 流感疫苗(每年接种)、肺炎球菌疫苗(老年人、慢性病患者)。
- 远离危险因素
- 戒烟(包括二手烟)、戴口罩防雾霾/粉尘。
- 增强体质
- 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如游泳改善肺功能)。
- 环境管理
- 保持室内通风,使用空气净化器,避免接触过敏原。
六、常见误区
- ❌ “咳嗽就用止咳药”:痰多时应祛痰(如氨溴索),而非强行镇咳。
- ❌ “肺炎必须住院”:轻症肺炎可门诊治疗,但高龄或基础病者需住院。
- ❌ “雾化副作用大”:规范使用激素雾化(如布地奈德)安全性高,局部作用强。
总结:呼吸系统疾病重在早识别、早干预,慢性病患者需长期规范管理。科学防治结合定期体检,可显著降低疾病风险。如有疑问,及时咨询呼吸科医生,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