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3号
急诊车祸救治

3174

当前排名

0

当前票数

0票

距离前一名

作品所属领域:外科

四川省 甘孜藏族自治州 会东县人民医院

宋正宇 急诊科 主任

急诊车祸救治科普:分秒必争的生死救援

 

**引言**  

车祸是现代社会最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也是急诊科接诊的主要创伤类型。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 **135万人** 死于交通事故,而伤者更是数倍于此。车祸伤情复杂,可能涉及 **多发伤、大出血、颅脑损伤、脊柱骨折** 等,救治难度大、时间紧迫。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能够在“黄金1小时”内显著提高伤者的生存率。本文将详细介绍 **车祸现场急救、急诊处理流程及预防措施**,帮助公众了解如何在紧急情况下科学施救。

 **一、车祸伤的常见类型及危险程度**  

车祸造成的损伤多种多样,主要取决于 **撞击方式、车速、是否系安全带** 等因素。常见伤情包括:

 

**1. 按受伤机制分类**

- **撞击伤**:方向盘、挡风玻璃或车门直接撞击胸部、头部,可能导致肋骨骨折、肝脾破裂、颅脑损伤。  

- **挤压伤**:车辆变形导致肢体或躯干受压,可能引发 **骨筋膜室综合征**(肌肉缺血坏死)或 **内脏破裂**。  

- **甩鞭伤**:急刹车时头部剧烈前后摆动,常见 **颈椎损伤**(如“挥鞭样损伤”)。  

- **穿透伤**:破碎的玻璃、金属碎片刺入身体,可能损伤血管或内脏。  

 

 **二、车祸现场急救:关键4步挽救生命**  

车祸发生后,**前10分钟** 的现场急救至关重要。非专业人员可按以下步骤操作:

 

**1. 评估环境,确保安全**

- **先观察**:是否有起火、漏油、车辆不稳定等二次危险。  

- **再施救**:若环境危险(如高速公路上),应先设置警示牌,再靠近伤者。  

 

**2. 判断伤者状态(DRABC原则)**

- **D(Danger)**:确认现场安全。  

- **R(Response)**:轻拍肩膀,呼喊“你还好吗?”判断意识。  

- **A(Airway)**:若昏迷,检查口腔是否有异物(如假牙、血块),保持气道通畅。  

- **B(Breathing)**:观察胸廓是否起伏,若无呼吸,立即开始 **心肺复苏(CPR)**。  

- **C(Circulation)**:检查大出血部位,直接压迫止血。  

 **3. 针对性处理致命伤**

- **大出血**:用干净布料紧压伤口,若四肢动脉喷血,可用 **止血带**(记录使用时间)。  

- **气胸**:若伤者呼吸困难且胸部有伤口,用塑料布覆盖伤口并单侧包扎。  

- **脊柱损伤**:避免移动伤者头部,固定颈部(可用毛巾卷或颈托)。  

 **4. 正确搬运与呼救**

- **非必要不移动**:尤其怀疑脊柱伤时,等待专业救援。  

- **拨打120**:清晰告知 **地点、伤者人数、明显伤情**(如“昏迷”“大出血”)。  

 **三、急诊科救治流程:团队协作与关键干预**  

伤者送达医院后,急诊团队会按 **“创伤高级生命支持(ATLS)”** 流程快速评估和救治:

 **1. 初次评估(ABCDE法则)**

| **步骤** | **重点检查** | **紧急处理** |

| **A(气道)** | 是否通畅,有无梗阻 | 气管插管、清除异物 |

| **B(呼吸)** | 氧合是否充足 | 胸腔穿刺(气胸)、给氧 |

| **C(循环)** | 血压、脉搏、出血点 | 输血、手术止血 |

| **D(神经)** | 瞳孔、意识状态 | 降颅压(如甘露醇) |

| **E(暴露)** | 全面查体,避免遗漏 | 保温、处理隐蔽伤 |

 

 **2. 关键救命技术**

- **紧急手术**:如开颅减压(颅内出血)、剖腹探查(肝脾破裂)。  

- **输血与液体复苏**:纠正失血性休克。  

- **影像学检查**:CT快速排查颅内、胸腹部损伤。  

 

 **四、车祸伤的预防:安全习惯能救命**  

 **1. 驾驶员注意事项**

- **安全带**:降低50%死亡率,孕妇应系在腹部下方。  

- **儿童安全座椅**:12岁以下儿童必须使用。  

- **避免分心**:勿用手机,疲劳时停车休息。  

 

**2. 行人与骑行者防护**

- **夜间反光衣**:提高可见度。  

- **电动车头盔**:减少80%颅脑伤风险。  

 

**3. 车辆安全配置**

- **安全气囊**:需与安全带配合使用。  

- **ABS防抱死系统**:急刹车时保持方向控制。  

 

 

 

**结语**  

车祸救治是 **“时间就是生命”** 的典型场景。公众掌握基础急救技能(如止血、CPR),能显著提高伤者生存率;而遵守交通规则、正确使用安全装置,则是预防车祸的第一道防线。记住:在车祸现场,冷静判断、科学施救,你或许就是那个改写生死结局的关键人物!  

投票
邀请好友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