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1号
“红色警报”来袭 ——绝经后阴道出血

3150

当前排名

0

当前票数

0票

距离前一名

作品所属领域:妇科

四川省 成都市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

吴藤岚 妇科日间手术病区 临床医师

“红色警报” ——绝经后阴道出

    家住成都陈阿姨退休后生活悠闲,跳跳广场舞、带带小孙子、朋友聚聚,日过得有滋有味然而,半年前的一次“意外打破了这份平静—绝经多年的她,突然出现了阴道流血。起初陈阿姨还暗自窃喜:难道是“第二春来了?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出血量时少时多,持续10天了都还没干净,还伴有下腹隐隐腹痛,在女儿的催促下到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妇科就诊,在接受宫腔镜检查后病理查报告子宫内膜,这结果让陈阿姨及家人都不能接受平时身体健壮的陈阿姨怎么会得癌症呢?殊不知绝经后阴道出血就是子宫内膜癌的典型症状之一,还好,经过我院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子宫内膜癌根治手术成功帮助陈阿姨精准切除病灶,术后病理查并无转移,这意味着陈阿姨病情属于早期,通过手术成功治愈!陈阿姨是不幸又是幸运的!面对绝经绝经后出血,你知道多少

绝经,这一女性生命中的重大转折点,象征着生育期的结束与身体的新阶段开启。然而,当绝经后的女性突然现阴道出血时,这就像是在健康的道路上的“红色警报来袭,提醒我们必须立即关注并采取行动

你有没有真正了解过绝经到底是什么?

绝经是女性生命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个自然的过程,标志着女性生育期的结束和进入更年期。在这一阶段,由于卵巢功能的衰退,女性体内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会显著下降,导致子宫内膜不再周期性增生和脱落,从而月经停止。据报告,全世界女性的绝经年龄基本一致,在发达国家平均约为51岁,在多数发展中国家为50岁

什么是绝经后阴道流血?

一般情况下,绝经后不会出现阴道流血绝经后阴道出血,指的是女性在经历自然绝经(即月经永久性停止)一段时间后,又出现阴道流血的现象。这里的“绝经后”通常指的是至少连续12个月以上没有月经的时期,而“阴道出血”则涵盖了从轻微的血迹到明显的阴道流血不等。突如其来的“红色警报”,其背后可能隐藏着错综复杂的健康问题。

“红色警报”背后的秘密

那么,绝经后阴道出血的背后,究竟隐藏着哪些秘密呢?

  • 良性病变的提示:宫颈息肉、子宫内膜息肉等良性病变,就像是身体内部的小小迷宫,偶尔会迷失方向,导致出血。这些病变虽然通常不会危及生命,但仍需及时诊断和治疗,以避免恶化。
  • 恶性肿瘤的挑战:子宫内膜癌、宫颈癌等恶性肿瘤,是绝经后阴道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些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因此,绝经后阴道出血一旦出现,必须高度警惕。
  • 其他因素的影响:除了良性病变和恶性肿瘤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可能导致绝经后阴道出血,如老年性阴道炎、节育器未取出、内分泌功能紊乱等。这些因素虽然不如恶性肿瘤那般严重,但同样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关注。

应对“红色警报”的紧急措施

面对绝经后阴道出血这一“红色警报”,我们必须立即采取行动。及时就医是应对这一紧急情况的最佳策略。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检查来明确诊断。一旦确诊,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争取早日康复。

将“红色警报”扼杀在萌芽阶段

绝经后出血确实让人担心,但只要我们了解相关知识,保持警惕,及时就医,就不用过度害怕。通过定期体检,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从而将“红色警报”扼杀在萌芽阶段绝经期女性应注重营养均衡、规律作息、保持良好心态,并适当运动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让老年生活更加美

参考文献

1.王丽毛,文军,白娥,吕淑兰,绝经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及预测子宫内膜病变模型的建立,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22;(09):679-68

2.李云飞,夏恩兰,黄晓武, 绝经后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1;(06):1060-1064.

3.Carugno J. Clinical management of vaginal bleeding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Climacteric. 2020;23(4):343-349. doi:10.1080/13697137.2020.1739642

4.Sung S, Carlson K, Abramovitz A. Postmenopausal Bleeding. In: StatPearls.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January 22, 2025.

5.Xu X, Chen L, Nunez-Smith M, Clark M, Wright JD. Timeliness of diagnostic evaluation for postmenopausal bleeding: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using claims data. PLoS One. 2023;18(9):e0289692. Published 2023 Sep 8. doi:10.1371/journal.pone.0289692

 

  

投票
邀请好友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