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3号
意外骨折应急措施

3143

当前排名

0

当前票数

0票

距离前一名

作品所属领域:骨科

北京市 西城区 北京市健宫医院

段建伟 骨科 主治医师

意外骨折应急措施:关键时刻的生命守护

 

意外总是在不经意间降临,骨折是生活中常见的意外创伤之一。及时、正确的应急处理,不仅能减轻伤者的痛苦,更关乎后续的治疗效果和康复进程。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意外骨折的应急措施。

 

一、现场判断与初步评估

 

  1. 确认骨折状况:在事故现场,首先要快速且谨慎地接近伤者,避免对伤者造成二次伤害。观察伤者受伤部位是否有明显变形、肿胀,肢体是否出现异常活动(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的活动角度和方式),局部皮肤有无破损出血等情况。如果伤者诉说受伤部位剧痛,尤其是按压或移动时疼痛加剧,也高度提示可能发生了骨折。例如,在车祸现场,若看到伤者腿部弯曲成不正常的角度,且周围迅速肿胀,基本可判断为腿部骨折。

 

  1. 评估生命体征:除了关注骨折情况,迅速评估伤者的生命体征至关重要。包括检查伤者的呼吸是否平稳、规律,心跳是否正常,意识是否清醒。可以通过呼喊伤者名字、轻拍肩膀观察其反应来判断意识状态;将手指放在伤者鼻翼旁感受呼吸气流,或观察胸部起伏判断呼吸情况;触摸伤者手腕处的桡动脉或颈部的颈动脉来感受脉搏。若伤者出现意识不清、呼吸急促或微弱、心跳过快或过慢等危及生命的情况,应立即呼叫急救人员,并优先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为挽救生命争取时间。

 

二、紧急止血与伤口处理

 

  1. 出血控制:如果骨折部位伴有开放性伤口和出血,应立即进行止血处理。对于小伤口的出血,可用干净的纱布、毛巾或衣物等直接按压在伤口上,持续按压5 - 10分钟,一般能有效止血。若出血较为严重,采用直接按压止血效果不佳时,可使用止血带止血。但止血带止血必须谨慎使用,应选择有弹性的橡胶管或布条,在伤口近心端(靠近心脏的一端)适当位置绑扎,绑扎时要垫上纱布等柔软物品,避免勒伤皮肤。每隔1小时左右应放松1 - 2分钟,防止肢体因长时间缺血而坏死,并记录好止血带绑扎的时间,以便告知医护人员。

 

  1. 伤口清洁与包扎:止血后,要对伤口进行简单清洁和包扎,以防止感染。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伤口周围的污垢,但不要冲洗伤口内部,以免破坏凝血块或带入更多细菌。冲洗后,用碘伏等消毒剂对伤口周围皮肤进行消毒,然后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进行包扎。包扎时要注意松紧适度,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则起不到包扎作用。

 

三、骨折固定与搬运

 

  1. 骨折固定:固定骨折部位是防止骨折断端移动、减轻疼痛和避免周围组织进一步损伤的关键步骤。如果现场有专业的医用夹板,可按照正确方法进行固定;若没有医用夹板,可就地取材,使用木板、树枝、硬纸板等代替。以手臂骨折为例,将木板放在手臂外侧,长度应超过骨折部位上下两个关节,然后用绷带或布条将木板与手臂固定,固定时要在关节和骨折部位垫上棉花或毛巾等柔软物品,防止压伤皮肤。对于下肢骨折,可将伤肢与健侧肢体捆绑在一起,起到固定作用。

 

  1. 安全搬运:在完成骨折固定后,要将伤者安全搬运到安全地点等待救援或送往医院。搬运过程中要特别小心,避免骨折部位受到碰撞或扭曲。对于伤势较轻、能够配合的伤者,可采用搀扶、背驮等方式进行搬运;但对于伤势较重、怀疑有脊柱骨折的伤者,必须采用正确的搬运方法,禁止一人抬肩一人抬腿的错误方式,以免造成脊髓损伤导致瘫痪。正确的方法是由三人或四人平托伤者的头部、肩部、腰部和下肢,保持脊柱在一条直线上,平稳地将伤者抬到担架或门板上进行搬运。

 

四、心理安抚与等待救援

 

  1. 心理支持:意外骨折往往会给伤者带来巨大的身心痛苦和恐惧,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对伤者进行心理安抚非常重要。陪伴在伤者身边,用温和、坚定的语言给予安慰和鼓励,让伤者保持冷静,避免因过度紧张和恐惧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不良生理反应,加重伤势。

 

  1. 等待救援与信息传递:在完成上述应急处理后,要及时联系急救中心,告知事故发生地点、伤者人数、大致伤情等详细信息。同时,尽量在事故现场设置明显的标识,以便急救人员能够快速找到。如果现场有其他人协助,可安排专人在路口接应急救车辆,确保救援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意外骨折的应急处理是一个分秒必争且需要谨慎操作的过程。掌握正确的应急措施,在关键时刻能够为伤

投票
邀请好友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