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不可忽视的“红色警报”
一、什么是便血?
便血是指排便时肛门排出鲜红色、暗红色或柏油样(黑色)血液的现象,可能附着于粪便表面、混杂于便中,或仅表现为便后滴血/手纸带血。注意:需与食物(如红心火龙果、动物血制品)或药物(如铁剂、铋剂)引起的“假性便血”区分。二、便血的常见原因
1. 肛门直肠疾病(鲜红色血为主)
- 痔疮:便后滴血或喷血,无痛,血与粪便不混合
- 肛裂:便时剧烈疼痛,便后手纸染鲜红血,常伴便秘
- 直肠息肉/肿瘤:血液可能混于便中,伴排便习惯改变
2. 肠道疾病(暗红色或黑色血)
- 溃疡性结肠炎:黏液脓血便,伴腹痛、腹泻
- 肠息肉/肠癌:持续便血、大便变细、体重下降
- 肠道憩室出血:突发大量暗红色血便,老年人多见
3. 上消化道出血(柏油样黑便)
胃溃疡、食管静脉曲张破裂等,常伴呕血、头晕、乏力。
三、何时需要立即就医?
出现以下情况请及时就诊:- 持续便血超过2天- 出血量大或伴头晕、冷汗- 粪便呈柏油样(黑色)- 体重莫名下降、贫血- 50岁以上首次便血或家族有肠癌史
四、诊断方法
1.肛门指检:初步判断痔疮、肛裂、低位直肠肿瘤
2.肠镜检查:明确肠道病变的“金标准”
3.粪便隐血试验、血常规、CT等辅助检查
五、日常预防与护理
- 饮食:多喝水,增加膳食纤维(蔬菜、粗粮)
- 习惯:避免久坐久站,规律排便,忌憋便
- 运动:提肛运动改善肛周血液循环
- 禁忌:便血时勿自行用偏方或热水坐浴(可能加重出血)
六、温馨提示
便血是身体发出的警示信号,既不必过度恐慌,也切忌拖延忽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守护肠道健康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