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3号
骨折后应注意些什么

3065

当前排名

0

当前票数

0票

距离前一名

作品所属领域:骨科

北京市 西城区 北京市健宫医院

李永 骨科 副主任医师

骨折后应注意些什么

骨折康复指南:全面呵护,助力骨骼重塑

 

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创伤,无论是意外事故还是疾病导致,骨折后的恢复过程都至关重要。正确的护理和注意事项不仅能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还能预防并发症,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

 

一、紧急处理与及时就医

 

一旦发生骨折,首先要避免受伤部位的移动,防止骨折断端进一步损伤周围的血管、神经和软组织。可以使用木板、树枝等临时固定物,简单固定骨折部位,减轻疼痛和防止二次伤害。比如,手臂骨折时,用硬纸板或薄木板放在手臂两侧,用绷带或布条固定。完成初步固定后,务必尽快前往医院进行专业诊治。在医院,医生会通过X线、CT等检查,准确判断骨折的类型和程度,进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如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手术治疗等。

 

二、复位与固定阶段的护理

 

  1. 严格遵循固定要求:无论是采用石膏、夹板还是支具固定,都要确保固定的稳定性和正确性。不要随意拆卸或调整固定装置,以免影响骨折的复位和愈合。同时,要注意观察固定部位的皮肤状况,若出现皮肤发红、瘙痒、疼痛加剧或有异味等情况,可能是皮肤受压或过敏,需及时告知医生。

 

  1. 抬高患肢:将骨折的肢体抬高,略高于心脏水平,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和疼痛。例如,腿部骨折卧床时,可在脚下垫上几个枕头,使腿部抬高。一般来说,在骨折后的前几天,肿胀较为明显,抬高患肢尤为重要。

 

  1. 缓解疼痛:骨折初期疼痛较为明显,不要自行服用止痛药,应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疼痛程度采取合适的止痛措施,如药物止痛、物理止痛等。同时,患者可通过听音乐、看电影等方式分散注意力,缓解疼痛带来的不适。

 

三、饮食营养补充

 

  1. 保证钙的摄入:钙是骨骼愈合的重要原料,多食用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虾皮、海带等。每天喝一杯牛奶(约300毫升),可补充约300毫克钙;每周吃2 - 3次豆腐,每次100克左右,能提供丰富的钙质。

 

  1. 摄入足够蛋白质:蛋白质有助于身体恢复和组织修复,可选择瘦肉、鱼类、蛋类、禽类、豆类等优质蛋白质食物。例如,每天吃一个鸡蛋、100克左右的鱼肉,满足身体对蛋白质的需求。

 

  1. 补充维生素与矿物质: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如橙子、猕猴桃、菠菜、西兰花等,它们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K以及钾、镁等矿物质,对骨折愈合起到积极作用。维生素C能促进胶原蛋白合成,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

 

四、康复锻炼

 

  1. 早期锻炼:在骨折固定后的1 - 2周,即可开始进行简单的肌肉收缩锻炼,如用力握拳、屈伸足趾等,通过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血栓形成。每个动作可重复10 - 15次,每天进行3 - 4组。

 

  1. 中期锻炼:骨折2 - 3周后,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可适当增加关节活动度的锻炼。如上肢骨折患者,可进行肩部的前屈、后伸、外展等活动;下肢骨折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借助拐杖或助行器进行部分负重行走练习。锻炼强度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用力。

 

  1. 后期锻炼:骨折愈合后期,着重进行肢体的力量和功能恢复锻炼。如进行提重物、慢跑、上下楼梯等活动,恢复肢体的正常功能。但在锻炼过程中,若出现疼痛、肿胀加剧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锻炼,并咨询医生。

 

五、定期复查

 

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期进行复查,一般在骨折后的1 - 2周进行首次复查,观察骨折复位和固定情况;之后根据愈合情况,每2 - 4周复查一次。复查时通常需要进行X线检查,医生可通过影像了解骨折愈合进度,判断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若在复查间隔期间,出现骨折部位疼痛加剧、肿胀不消、肢体麻木等异常症状,应随时就医。

 

六、心理调节

 

骨折后,患者可能因行动不便、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而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这些负面情绪会影响身体的恢复。患者要积极调整心态,认识到骨折恢复需要时间,保持乐观的态度。家属和朋友应给予关心和支持,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锻炼。同时,患者可参加一些社交活动或兴趣小组,转移注意力,缓解心理压力。

 

骨折后的恢复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紧急处理、治疗过程中的护理、饮食营养、康复锻炼、定期复查以及心理调节等多个方面。患者和家属要全面了解这些注意事项,积极配合医生,为骨折的顺利愈合和肢体功能的恢复创造有利条件,早日回归正常生活。

投票
邀请好友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