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7号
青少年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指南

2955

当前排名

0

当前票数

0票

距离前一名

作品所属领域:骨科

广东省 东莞市 东莞市石碣医院

马业华 急诊科 主治医师

青少年运动损伤预防与处理指南

 

青少年时期是身体发育和运动能力提升的关键阶段,但同时也是急性运动损伤的高发期。篮球、足球、跑步等运动虽然有助于增强体质,但也伴随着扭伤、拉伤、骨折等风险。作为一名外科医生,我经常接诊因运动损伤而来的青少年患者。本文将从常见的急性运动损伤类型、发生原因、预防措施及紧急处理方法等方面进行科普,帮助青少年及其家长更好地理解并应对这些问题。

 

一、常见的青少年急性运动损伤类型

 1. 扭伤(Sprain)

扭伤是指关节周围的韧带受到过度拉伸或撕裂,常见于踝关节、膝关节和腕关节。例如,打篮球时落地不稳可能导致踝关节扭伤。

 

- 症状: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受限,严重时可能出现瘀斑。

- 医学术语解释:韧带是连接骨骼与骨骼的纤维组织,其主要功能是稳定关节。当外力超过韧带的承受范围时,就会发生扭伤。

 

 2. 拉伤(Strain)

拉伤是指肌肉或肌腱(连接肌肉与骨骼的组织)因过度拉伸或收缩而受损。常见于大腿后侧肌群(腘绳肌)和腰部肌肉。

 

- 症状:局部疼痛、肌肉僵硬、活动时疼痛加剧。

- 医学术语解释:肌腱是肌肉的延伸部分,负责将肌肉的力量传递到骨骼。拉伤通常发生在肌肉与肌腱的交界处。

 

 3. 骨折(Fracture)

骨折是指骨骼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常见于手臂、腿部和锁骨。例如,骑自行车摔倒时用手撑地可能导致桡骨骨折。

 

- 症状:剧烈疼痛、肿胀、畸形(如肢体变形)、无法负重。

- 医学术语解释:骨折分为闭合性骨折(皮肤未破裂)和开放性骨折(皮肤破裂,骨骼外露)。青少年由于骨骼尚未完全成熟,可能发生生长板骨折(Salter-Harris骨折),需特别关注。

 

4. 脱臼(Dislocation)

脱臼是指关节的骨端脱离正常位置,常见于肩关节和手指关节。例如,打排球时手指被球撞击可能导致指关节脱臼。

 

- 症状:关节畸形、剧烈疼痛、无法活动。

- 医学术语解释:脱臼通常伴随关节囊和韧带的损伤,需及时复位以避免长期并发症。

 

 5. 擦伤和挫伤(Abrasion and Contusion)

擦伤是皮肤表层因摩擦而受损,挫伤则是皮下组织因撞击而出血(俗称“淤青”)。

 

- 症状:擦伤表现为皮肤破损和渗血,挫伤表现为局部肿胀和瘀斑。

- 医学术语解释:挫伤是由于毛细血管破裂导致血液渗入周围组织,形成瘀血。

 

二、青少年急性运动损伤的常见原因

1. 运动前热身不足

   热身可以提高肌肉温度和关节灵活性,减少损伤风险。许多青少年忽视热身,直接投入高强度运动,容易导致拉伤或扭伤。

 

2. 技术动作不规范

   例如,跑步时姿势不正确可能增加膝关节负担,打篮球时落地不稳可能导致踝关节扭伤。

 

3. 运动装备不合适  

   穿着不合适的鞋子或护具可能增加受伤风险。例如,篮球鞋应具有良好的防滑和支撑性能。

 

  1. 过度训练

   青少年身体尚未完全发育,过度训练可能导致疲劳性损伤,如应力性骨折。

5. 意外碰撞或摔倒

     在对抗性运动(如足球、橄榄球)中,碰撞和摔倒难以避免,容易导致骨折或脱臼。

 

三、如何预防青少年急性运动损伤

1. 充分热身和拉伸

运动前进行10-15分钟的热身(如慢跑、跳绳)和动态拉伸(如高抬腿、弓步),可以提高肌肉和关节的灵活性,减少损伤风险。

 

2. 学习正确的运动技术

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学习规范的技术动作,例如正确的跑步姿势、跳跃落地技巧等。

 

3. 佩戴合适的运动装备

选择适合的运动鞋和护具。例如,打篮球时应佩戴踝关节护具,骑自行车时应佩戴头盔。

 

4. 合理安排运动强度

避免过度训练,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每周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建议控制在10-15小时以内。

 

5. 加强核心肌群训练

核心肌群(如腹肌、背肌)的稳定性对预防运动损伤至关重要。可以通过平板支撑、仰卧起坐等练习增强核心力量。

 

6. 注意运动环境安全

检查运动场地是否平整,避免在湿滑或不平的地面上运动。

 

 

四、急性运动损伤的紧急处理方法(RICE原则)

 

当发生急性运动损伤时,正确的紧急处理可以减轻疼痛、防止伤势恶化。以下是常用的RICE原则:

 

1. Rest(休息)

立即停止运动,避免进一步损伤。例如,踝关节扭伤后应避免负重行走。

 

2. Ice(冰敷)

用冰袋或冷敷包敷在受伤部位,每次15-20分钟,每2-3小时一次。冰敷可以减轻肿胀和疼痛。

 

3.Compression(加压包扎)

使用弹性绷带对受伤部位进行适度加压,可以减少肿胀。注意不要包扎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4. Elevation(抬高患肢)

将受伤部位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有助于减轻肿胀。例如,踝关节扭伤后可以将脚垫高。

五、何时需要就医?

 

虽然大多数轻度运动损伤可以通过RICE原则自行处理,但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1. 疼痛剧烈且无法缓解。
  2. 关节畸形或无法活动。
  3. 受伤部位出现明显肿胀、瘀斑或麻木。
  4. 怀疑骨折或脱臼。
  5. 症状持续超过48小时未见好转。

 

医生可能会通过X光、MRI等检查明确诊断,并根据伤势严重程度采取石膏固定、手术等治疗措施。

 

 

六、总结

 

青少年急性运动损伤虽然常见,但通过科学的预防和正确的处理,可以有效降低其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家长和教练应关注青少年的运动安全,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同时,青少年自身也应提高安全意识,学会倾听身体的信号,避免过度逞强。

 

投票
邀请好友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