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1号
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中医药防治与调护

2990

当前排名

0

当前票数

0票

距离前一名

作品所属领域:骨科

河南省 濮阳市 濮阳市中医医院

李晓良 骨科 副主任医师

关节骨关节炎的中医药防治与调护

一、什么是膝关节骨关节炎?

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关节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软骨磨损、骨质增生、滑膜炎症及关节周围软组织病变,导致疼痛、僵硬、活动受限,严重者可影响行走和日常生活。该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尤其是50岁以上人群,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但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久坐、肥胖、运动损伤等因素使得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

二、中医对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认识

中医将膝关节骨关节炎归属于“痹证”“骨痹”“膝痛”等范畴,认为其发病与肝肾不足、气血亏虚、风寒湿邪侵袭、痰瘀阻滞等因素相关。

  1. 病因病机
  • 肝肾亏虚:中医认为“肝主筋,肾主骨”,中老年人肝肾精气渐衰,筋骨失养,导致关节退化。
  • 气血不足:气血运行不畅,关节失于濡养,易受外邪侵袭。
  • 外邪侵袭:风寒湿邪乘虚而入,阻滞经络,气血运行受阻,形成“不通则痛”。
  • 痰瘀互结:长期劳损或外伤导致局部气血瘀滞,痰湿凝聚,形成骨质增生、关节变形。
  1. 辨证分型

中医根据症状特点,将膝骨关节炎分为以下几种常见证型:

  • 寒湿痹阻型:膝关节冷痛,遇寒加重,得热减轻,舌苔白腻。
  • 湿热蕴结型:关节红肿热痛,活动受限,伴有口干、小便黄,舌红苔黄腻。
  • 气血瘀滞型:疼痛如针刺,固定不移,夜间加重,舌暗或有瘀斑。
  • 肝肾亏虚型:膝软无力,久行加重,伴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淡苔少。

三、中医药防治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方法

  1. 中药内服

根据辨证分型,选择相应的方剂:

  • 寒湿型:可用独活寄生汤(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等)加减,温经散寒、祛湿通络。
  • 湿热型:可用四妙丸(苍术、黄柏、牛膝、薏苡仁)加减,清热利湿。
  • 血瘀型:可用身痛逐瘀汤(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等)加减,活血化瘀。
  • 肝肾不足型:可用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加减,补益肝肾、强筋壮骨。
  1. 中药外治
  • 熏洗法:用艾叶、红花、伸筋草、透骨草等煎汤熏洗患处,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 膏药贴敷:如狗皮膏、活血止痛膏等,适用于寒湿或血瘀型疼痛。
  • 中药离子导入:通过电疗仪将活血化瘀药物导入关节,增强疗效。
  1. 针灸疗法

针灸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常用穴位:

  • 膝眼、阳陵泉、血海、梁丘、足三里、委中等,根据证型配伍。
  • 温针灸:在针刺基础上加艾灸,适用于寒湿型关节炎。
  1. 推拿与导引
  • 推拿按摩:通过揉、按、拿、拨等手法松解肌肉,改善关节活动度。
  • 导引锻炼:如八段锦、太极拳等,可增强膝关节稳定性,延缓退化。
  1. 食疗调养

中医强调“药食同源”,推荐以下食疗方:

  • 黑豆猪骨汤(黑豆、猪骨、枸杞):补肾强骨。
  • 薏仁粥(薏苡仁、山药、红枣):健脾祛湿。
  • 三七炖鸡(三七粉、鸡肉):活血化瘀。

四、日常调护与预防

  1. 控制体重

肥胖会增加膝关节负荷,加速软骨磨损,BMI应控制在18.5-24之间。

  1. 科学运动
  • 避免剧烈运动:如爬山、深蹲、长时间跑步等。
  • 推荐低冲击运动:游泳、骑自行车、散步、太极拳等。
  • 肌力训练:加强股四头肌(大腿前侧肌肉)锻炼,如直腿抬高练习。
  1. 防寒保暖

膝关节怕风怕寒,秋冬季节可佩戴护膝,避免空调直吹。

  1. 避免久坐久站

每隔1小时活动5分钟,减少关节僵硬。

  1. 合理使用辅助工具

严重疼痛时可使用手杖或拐杖,减轻关节压力。

选择软底、有缓冲的鞋子,避免高跟鞋。

五、误区澄清

1.“补钙可以治疗骨关节炎”骨关节炎是软骨退化,而非骨质疏松,补钙不能直接修复软骨,需结合整体调理。

2.“痛的时候才吃药,不痛就不管”骨关节炎是慢性病,需长期调理,间断治疗易导致病情反复。

3.“多走路能磨掉骨刺”骨刺是关节代偿性增生,过度活动反而加重损伤,应适度锻炼。

六、总结

膝关节骨关节炎虽属退行性疾病,但通过中医药的综合调理(内服外治、针灸推拿、运动导引等),结合科学的生活方式干预,可以有效缓解疼痛、延缓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关键在于早期预防、辨证施治、持之以恒,避免关节进一步损伤。

如有膝痛症状,建议尽早就医,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切勿自行滥用药物或偏方。

 

投票
邀请好友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