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打损伤那些事儿:科学应对与预防
在日常门诊中,跌打损伤的患者十分常见。生活里意外随时可能发生,无论是运动时的碰撞、摔倒,还是日常劳作中的磕绊,都极易引发跌打损伤。今天,给大家详细讲讲跌打损伤的相关知识,让大家在面对这类状况时,能科学应对,将伤害降到最低。
跌打损伤有哪些常见类型?
软组织损伤
软组织损伤在跌打损伤中最为普遍,涉及肌肉、肌腱、韧带以及筋膜等。当身体遭受强大外力撞击、突然扭转或过度拉伸时,这些软组织就像脆弱的 “小树苗”,极易受损。比如,跑步时不小心扭到脚,脚踝处的韧带大概率会拉伤;篮球场上与对手激烈碰撞,手臂肌肉可能出现挫伤,这些都属于软组织损伤的范畴。
骨折
当外力超过骨骼的承受极限,骨骼就像不堪重负的桥梁,会发生断裂,这就是骨折。骨折类型多样,常见的有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闭合性骨折是指骨骼在皮肤内断裂,但皮肤表面保持完整;开放性骨折则严重些,骨折部位直接穿透皮肤,与外界接触。像老年人行走时滑倒,一屁股坐在地上,髋部承受较大冲击力,股骨颈骨折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小朋友玩耍时摔倒,本能用手撑地,手腕很容易骨折。
关节脱位
关节脱位指的是组成关节的各个骨的关节面,正常的对合关系被打破,不再处于原位。这种损伤在肩部、肘部、腕部及手指关节较为常见。在足球、篮球这类对抗激烈的体育运动中,球员们为争夺球权,身体失衡时,肩部脱位就可能发生;小朋友玩耍时被小伙伴用力拉扯手臂,可能造成桡骨小头半脱位。
跌打损伤有哪些症状表现?
疼痛
受伤部位往往第一时间发出疼痛信号,疼痛程度因损伤严重程度而异。若是软组织损伤,疼痛相对较轻,多为轻度到中度,类似被轻捏;但若是骨折或关节脱位,疼痛就如同汹涌的海浪,通常较为剧烈,让人难以忍受。骨折患者常因剧痛,连受伤部位都不敢轻易挪动。
肿胀
受伤部位周围组织会逐渐肿胀,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局部血管受外力冲击破裂出血,二是身体自身的炎症反应导致液体渗出。一般受伤后数小时内,肿胀就会显现且愈发明显。比如脚踝扭伤,很快就能看到脚踝肿得像个小馒头。
淤血
受伤部位皮肤可能出现一块块青紫、瘀斑,这是皮下血管破裂出血后,血液在组织间隙积聚形成的。例如膝盖不小心被撞伤,过段时间,受伤处就会出现青紫色斑块。
功能障碍
一旦损伤影响关节或肢体正常活动,功能障碍就会出现。骨折时,受伤肢体无法正常活动;关节脱位后,关节失去正常活动范围,无法完成屈伸、旋转等动作,给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跌打损伤后该如何紧急处理?
制动休息
发生跌打损伤后,首要任务是立即停止受伤部位活动,避免损伤加剧。就像给失控的汽车踩下刹车,防止情况恶化。比如脚部扭伤后,千万别强行行走,应尽快找安全舒适的地方坐下或躺下休息,让受伤部位充分放松。
冷敷
受伤后的 24 至 48 小时内,冷敷能有效缓解症状。可用冰袋或冷毛巾冷敷受伤部位,冷敷能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和渗出,从而减轻肿胀和疼痛。每次冷敷 15 至 20 分钟为宜,间隔 1 至 2 小时重复。例如手腕受伤,将冰袋用毛巾包裹好,轻轻敷在受伤部位。
加压包扎
对于软组织损伤伴肿胀情况,可借助弹性绷带进行适当加压包扎,减少出血和肿胀。但包扎时注意不要过紧,否则会影响血液循环。包扎脚踝扭伤时,从脚部开始,由下向上适度缠绕绷带。
抬高患肢
把受伤肢体抬高至略高于心脏水平,这有助于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若腿部受伤,可在脚下垫几个柔软枕头抬高腿部,让血液能更顺畅地流回心脏。
跌打损伤的后续治疗有哪些?
药物治疗
作为医生,会根据损伤程度和症状为患者开具针对性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能有效缓解疼痛和炎症;活血化瘀的中成药,可促进淤血吸收和损伤修复。云南白药在治疗跌打损伤方面效果显著,气雾剂喷在受伤部位可迅速止痛,让淤血消散;药膏贴敷能持续发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作用,助力软组织修复。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手段多样,包括热敷、按摩、理疗等。受伤 48 小时后,热敷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组织修复。按摩和理疗有助于缓解疼痛,恢复关节活动度,促进肌肉功能恢复。
复位固定
对于骨折和关节脱位,复位和固定至关重要。复位是让错位的骨骼和关节恢复原位,然后用石膏、夹板、绷带等工具固定,为损伤愈合创造良好条件。
手术治疗
对于伤势严重的骨折、关节脱位或软组织损伤,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能需手术治疗,如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可更精准修复损伤部位,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如何预防跌打损伤?
运动前做好热身
运动或从事体力劳动前,充分热身非常关键。通过热身,能活动关节,让关节更灵活;拉伸肌肉,使肌肉富有弹性,提高身体柔韧性和协调性,大大降低受伤风险。比如跑步前,可先进行 5 至 10 分钟快走,再做些简单关节活动操,活动手腕、脚踝、膝关节等部位。
选择合适的装备
运动时,合适的鞋子、护具等装备如同给身体穿上一层 “防护铠甲”。打篮球时佩戴护膝、护腕,能为膝盖和手腕提供额外保护;登山时选合适的登山鞋,既能提供良好支撑,又能增强摩擦力,保障行走安全。
注意环境安全
保持生活和工作环境整洁、安全也很重要。尽量避免地面湿滑、障碍物过多等危险情况。在浴室铺设防滑垫,及时清理过道杂物,减少意外发生的可能性。
加强锻炼
平时注重身体锻炼,可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稳定性和身体平衡能力。进行举哑铃、做俯卧撑等力量训练,以及单脚站立、走平衡木等平衡练习,能减少因意外导致跌打损伤的可能,让身体更健康强壮。
跌打损伤虽常见,但只要大家了解相关知识,受伤时冷静、正确应对,平时做好预防,就能有效降低损伤带来的不良影响,守护好自己的身体,让生活充满健康活力。希望今天的科普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疑问,可随时咨询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