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HPV是啥吗?是不是一听到这个名字就有点心里发毛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神秘而可怕”的HPV,让你不再那么害怕它!HPV是什么?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一种主要通过性传播的病原体,其有200多种亚型,其中40多种亚型可通过性接触传播并感染肛门生殖器区,根据致癌风险HPV被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与子宫颈癌相关的至少有12种高危亚型,超过95%的子宫颈癌是由HPV高危亚型的持续性感染所致。全世界约70%的子宫颈癌由HPV16和18所致,另有20%由HPV31、33、45、52和58导致。另外,HPV高危亚型的持续感染还可导致较大比例的肛门癌、口咽癌、外阴癌、阴道癌和阴茎癌等。90%~95%的尖锐湿疣病例是由低危亚型HPV6和11引起的。预防HPV感染就可预防绝大多数的子宫颈癌以及HPV所致的其他部位肿瘤及尖锐湿疣。
女性一生中累计感染HPV的风险高达80%,多国研究数据显示,62%的性活跃女性在初次性行为后3年内被检测出HPV DNA阳性。有资料显示,大多数免疫正常的人群生殖器感染仅为暂时性,持续1~2 年,并不引起后遗症。
HPV的类型
目前已发现并分离鉴定出200多种HPV型别,40余种与生殖道感染有关。根据生物学特征和致癌潜能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两类,人为唯一宿主,根据侵犯的组织部位不同分为以下四型:
HPV的主要传播途径性传播途径
与病毒感染者进行无保护性行为,尤其是多个性伴侣或初次性生活年龄过小,会增加感染风险。
间接接触传播
接触到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如毛巾、浴巾、马桶等,可能导致感染。
母婴传播
感染HPV的母亲在分娩过程中,可能将病毒传播给新生儿。
医源性传播
治疗过程中,若器械消毒不严格,可能导致感染。
血液传播
接触感染者的血液,也可能导致病毒传播。
得宫颈癌吗?
高危型HPV感染不一定会得宫颈癌,只有持续感染,才可能引发癌变;通常8~24个月的持续感染,可引发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分为低级别(CIN I)和高级别(CIN II/III),高级别CIN进一步发展,可演变为宫颈癌前病变,进而发展为宫颈癌,整个癌变过程可能持续数年甚至十年以上。
高危型HPV致宫颈癌过程
感染了HPV怎么办?
感染HPV≠宫颈癌!!!
感染HPV确实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不过,别太担心,很多女性都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并不孤单哦。HPV感染通常是一过性的,感染后一般没有症状,大多数感染会在2年内被自身免疫系统自然清除,就像我们平时感冒一样,只要身体好,就能扛过去,仅不到5%的持续性感染最终发展为癌前病变和浸润性癌。
HPV初筛结果具体处理流程
积极配合妇科医生根据个体感染的HPV型别、持续感染时间、既往治疗措施制定并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若机体持续存在宫颈高危型HPV感染,但没有造成宫颈病变,可以遵医嘱采取抗病毒药物治疗,如抗HPV蛋白敷料、干扰素栓等,并定期进行复查。
手术治疗
若HPV阳性且宫颈细胞学异常,经进一步检查发现宫颈癌前病变或癌变,应立即进行手术,如宫颈锥切手术、全子宫切除术,以切除病变组织。
物理治疗
HPV感染在特定情况下,如出现疣体或低级别癌前病变,可以进行物理治疗,如CO2激光治疗、高频电刀治疗、微波治疗以及液氮冷冻治疗等方法。
如何预防HPV感染?接种疫苗
接种HPV疫苗是预防HPV感染的有效方法。
保持健康性行为
避免不洁性生活,减少性伴侣数量,正确使用安全套,以降低HPV传播风险。
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外阴清洁,勤换内裤,避免与他人共用浴巾、浴缸等,以减少交叉感染。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如宫颈TCT检查、HPV检查等,及时发现并治疗宫颈病变。
增强免疫力
合理饮食,适当锻炼,保持充足睡眠,以提高身体免疫力,有助于抵抗HPV感染。
综上,HPV感染可引起尖锐湿疣、子宫颈癌前病变、子宫颈癌等疾病,加强健康教育及HPV疫苗接种能够有效降低HPV感染相关疾病的发生率,而重视对HPV相关感染的筛查及诊治能够进一步降低子宫颈癌发生率及提高女性生活质量。建议将适龄女性的HPV疫苗接种及定期子宫颈癌筛查结合起来,最大限度降低HPV感染相关疾病风险,尽早实现WHO消除子宫颈癌的宏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