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病治未病,防病胜于治病
——子宫内膜增生不可怕
- 什么是子宫内膜增生?
子宫内膜增生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表现为子宫内膜腺体与间质比例异常增殖,可能与长期无拮抗的雌激素刺激有关。它可能导致异常子宫出血,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增加子宫内膜癌的风险。
- 为什么会得子宫内膜增生?
主要与雌激素过多、孕激素不足有关,常见原因包括:
- 无排卵或排卵障碍(如多囊卵巢综合征、围绝经期)
- 肥胖(脂肪组织可产生额外雌激素)
- 长期使用雌激素类药物(如某些激素替代疗法)
- 他莫昔芬(乳腺癌治疗药物,可能刺激子宫内膜)
- 糖尿病、高血压等代谢性疾病
- 子宫内膜增生会癌变吗?
- 无不典型增生:癌变风险较低(约1-3%),但仍需治疗和随访。
- 非典型增生:属于癌前病变,癌变风险较高(约15-30%),需积极干预。
- 常见症状有哪些?
- 异常子宫出血(月经周期紊乱、经期延长、经量增多)
- 绝经后阴道出血(需高度警惕)
- 不孕(因排卵障碍或内膜环境异常)
- 如何诊断?
- 超声检查:经阴道超声(TVUS)测量子宫内膜厚度(绝经后≥4mm需进一步检查)。
- 子宫内膜活检:通过宫腔镜或诊刮取内膜组织送病理检查,明确有无增生或癌变。
- 如何治疗?
(1)无不典型增生
- 药物治疗(首选):
- 孕激素(如黄体酮、地屈孕酮)调整月经周期。
- 曼月乐环(LNG-IUS):局部释放孕激素,高效且副作用小。
- 生活方式调整:减重(尤其肥胖者)、控制血糖、规律运动。
(2)非典型增生
- 有生育需求:大剂量孕激素治疗(如醋酸甲羟孕酮、醋酸甲地孕酮)+ 密切随访(每3-6个月复查)。
- 无生育需求:建议切除子宫(根治性治疗,防止癌变)。
- 需要手术吗?
- 无不典型增生:通常不需要手术,药物可有效控制。
- 非典型增生:若无生育要求,手术(子宫切除)是最稳妥的选择。
- 如何预防复发?
- 规范用药,定期复查(尤其非典型增生患者)。
- 控制体重(BMI<25最佳)、管理代谢疾病(如糖尿病)。
- 避免长期单一雌激素刺激(如无孕激素拮抗的激素替代疗法)。
- 重要提醒
- 绝经后出血:务必就医,排除子宫内膜癌!
- 长期月经不调:尤其是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应尽早检查。
总结
子宫内膜增生大多可药物控制,但非典型增生需警惕癌变风险。积极预防、早期诊断、规范治疗(药物或手术)和健康生活方式是关键!如有异常出血,请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