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头半脱位
一、什么是桡骨头半脱位?
桡骨头半脱位(Radial Head Subluxation)俗称“牵拉肘”或“保姆肘”,是儿童(尤其是1-4岁)常见的肘部损伤。当肘关节受到不当牵拉时,桡骨头(前臂两根骨头中较粗的一端)会从环状韧带的固定位置滑脱,导致疼痛和手臂活动受限。
二、为什么孩子更容易中招?
- 韧带发育不成熟:儿童的环状韧带较松弛,包裹桡骨头的力量较弱。
- 日常动作诱发:家长突然牵拉孩子手臂(如拉手防摔倒、穿脱衣服)是主要诱因。
- 成人也可发生:摔倒时手掌撑地或肘部直接撞击可能导致成人桡骨头半脱位,但相对少见。
三、如何识别?典型症状一览
- 疼痛哭闹:孩子拒绝使用受伤手臂,可能因疼痛哭闹。
- 手臂姿势异常:患侧手臂自然下垂,呈半屈曲状,前臂旋前(手心向后)。
- 拒绝触碰:轻轻旋转前臂或触碰肘部时会抗拒。
- 无肿胀瘀青:与骨折不同,通常没有明显外观改变。
四、诊断:不需要复杂检查
医生通过询问受伤经过(如是否有牵拉史)和体格检查即可初步判断。X光通常无需拍摄,除非怀疑骨折或复位失败。
五、治疗:快速复位,立竿见影
手法复位是核心治疗,医生通过以下步骤操作:
- 一手固定患儿肘部,另一手握住手腕。
- 轻柔将前臂旋后(手心转向前),同时屈曲肘关节。
- 若听到轻微“咔嗒”声,提示复位成功。
效果:多数患儿5-10分钟后可恢复手臂活动,若仍有不适需重新评估。
注意:切勿自行强行拉拽,可能加重损伤!
六、复位后护理与预防
- 保护期:复位后1-2周避免提拉患肢。
- 正确牵拉方式:拉孩子时握住上臂或腋下,而非手腕。
- 穿衣技巧:穿脱衣服时先处理健康侧手臂,减少患侧受力。
- 增强肌肉力量:鼓励攀爬、投掷等游戏,锻炼上肢稳定性。
七、家长常见疑问
1:会留下后遗症吗?
及时复位通常无后遗症,但反复脱位可能增加习惯性半脱位风险。
2:复位后孩子还是不敢动,怎么办?
部分孩子因疼痛记忆暂时不敢活动,可观察1小时,若仍不缓解需就医复查。
---
总结:桡骨头半脱位虽是常见急症,但及时就医可迅速解决。家长日常注意保护孩子肘部,牵拉动作要轻柔,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