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号
阑尾炎如何进行治疗

2851

当前排名

0

当前票数

0票

距离前一名

作品所属领域:外科

四川省 成都市 成都市双流区第二人民医院

徐邦有 外科 副主任医师

                     阑尾炎如何进行治疗

                    徐邦有

      (成都市双流区第二人民医院 610219 )

阑尾炎是一种发生在阑尾部位的炎症性疾病,这个阑尾就是盲肠末端像小尾巴一样的细长结构。最常见的表现是转移性右下腹部疼痛,可能伴随发烧、恶心呕吐等症状。发病原因通常是阑尾内部通道被堵住(如被粪石卡住),或者细菌趁机繁殖引发感染。

根据病情轻重缓急,阑尾炎可分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疽穿孔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急性阑尾炎属于需要立即处理的急症,如果拖着不治疗,可能引发阑尾化脓甚至穿孔,让感染扩散到整个腹腔。

一、阑尾炎确诊与评估如下:

1.症状识别:典型症状:转移性右下腹痛(初始中上腹部或脐周痛,后疼痛逐渐转移至右下腹并固定,阑尾炎患者存在转移性右下腹部疼痛主要是受到解剖生理构成的影响。阑尾在腹部的右下方,位于升结肠回盲部。阑尾的神经是由内脏小神经和交感神经腹腔丛传入,会传入到第10和第11胸节,这和胃部感觉神经传入的部位是一样的。阑尾炎发作早期,主要表现为内脏神经传导的疼痛,定位不明确,会出现胃部或脐周牵涉痛的现象。随着病情的进展,阑尾炎产生的渗液会对腹膜造成刺激引发疼痛,腹壁神经定位非常明确,从而出现右下腹部疼痛。可见急性阑尾炎随着病情进展,患者会出现转移性右下腹部痛的症状。)、发热、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严重表现:剧烈腹痛不缓解、高热(>39℃)、板状,可能提示阑尾已坏疽穿孔。  

  1. 诊断方法:体格检查:右下腹部麦氏点固定压痛、可出现肌紧张及反跳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影像学检查:腹部彩超(首选)、CT(确诊率高,尤其复杂病例)。

二、治疗方案

  1. 手术治疗(首选):①.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微创,恢复快): 适应症:急性阑尾炎(尤其化脓、坏疽性)、疑似穿孔、保守治疗无效者。优势: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缺点:费用高。②.开腹手术: 适应症:腹腔严重粘连、阑尾周围脓肿无法微创处理、医疗条件限制。缺点:创伤大,患者恢复慢。优点:费用低。手术时机:阑尾炎一旦确诊后建议尽早手术,降低穿孔风险。若已形成阑尾周围脓肿,可能需先抗生素治疗,待炎症局限后再手术;或先行脓肿引流,择期再行阑尾切除术
  2. 保守治疗适应症:单纯性阑尾炎(无穿孔、脓肿),且患者拒绝手术或有手术禁忌(如严重心肺疾病)。 妊娠早期或晚期需权衡风险。治疗方式:静脉注射抗生素禁食、补液支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48小时症状无改善或加重,需转为手术。风险:保守治疗复发率高达 30%-40%,且可能延误病情导致穿孔。

三、术后护理

  1. 饮食恢复:术后6小时左右视情况可饮水,逐步过渡到流质→半流质→普食(嘱少食多餐)。避免油腻、辛辣、产气食物(如豆类、牛奶、甜食)。  
  2. 伤口护理:保持切口清洁、干燥,术后7-10天手术切口酌情拆线。若切口出现红肿、渗液、发热,警惕感染发生。  
  3. 活动建议:术后24小时左右可下床活动,预防肠粘连发生,1-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或提重物。

四、并发症与风险

1.阑尾穿孔:可引发腹膜炎、感染性休克,需紧急手术。  

2.切口感染:常见于化脓、坏疽、穿孔性阑尾炎,需加强抗感染。  

3.肠粘连:术后早期活动可降低风险,阑尾炎症越重则术后粘连可能性越大,若术后出现反复肠梗阻需警惕系粘连引起,必要时需手术解除粘连

五、特殊情况处理

1.儿童阑尾炎:病情发展较快且较重,早期即出现高热、呕吐等症状;右下腹体征不明显、不典型,但有局部压痛和肌紧张,是小儿阑尾炎的重要体征;患儿常无法表达或表达不清,容易误诊或延迟诊断,穿孔率较高,并发症和死亡率也较高。其阑尾炎进展快、易穿孔,建议尽早手术。  

2.妊娠期阑尾炎:孕中晚期手术难度大,需多学科会诊。  

3.老年性阑尾炎老年因其年龄大,机体反应性差,所以当发生阑尾炎时所表现出的症状和体征较成年人或儿童轻,但此时可能阑尾已经化脓,所以体重与实际病情不符老年人抵抗力差,一旦发生化脓性感染,毒素难以控制,极容易转变为脓毒血症,从而可导致感染性休克老年人多伴有基础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其容易诱发心脑肺的意外情况。所以老年性阑尾炎症状不典型,易延误治疗,死亡率较高。

.重要提醒

  1. 勿自行用药:避免服用止痛药掩盖病情,延误诊断。禁用泻药或灌肠(可能诱发穿孔)。  
  2. 紧急就医指征:持续剧烈腹痛、高热、意识模糊、休克表现(血压下降、脉搏细速)。  
投票
邀请好友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