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用药那些事儿:合理用药,健康相伴
主管药师 姚艳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目前无法完全根治,需要长期的药物治疗来控制血糖水平。合理使用糖尿病药品不仅能有效控制病情,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高生活质量。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糖尿病药品的合理使用。
了解常见糖尿病药物类型
1. 磺脲类:像格列本脲、格列齐特等,主要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来降低血糖。适用于胰岛功能尚存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那些非肥胖的患者。不过,这类药物有低血糖风险,老人和肝肾功能不全者需慎用。
2. 双胍类:二甲双胍是代表药物,它能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减少肝糖原输出。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尤其适合肥胖的患者,可降低体重。常见副作用是胃肠道不适,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餐中或餐后服用能减轻不适。
3. α-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属于此类。它们通过抑制肠道α-糖苷酶,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适合以碳水化合物为主食、餐后血糖升高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如腹胀、排气增多。
4. 胰岛素增敏剂:如吡格列酮,能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适用于胰岛素抵抗明显的2型糖尿病患者。但可能会引起水肿、体重增加,有心力衰竭等严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禁用。
5. 胰岛素: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是必须的治疗药物,2型糖尿病患者在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出现严重并发症等情况下也需使用。胰岛素种类多样,包括短效、中效、长效和预混胰岛素,应根据血糖波动特点和生活规律,由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注射方案。
遵循用药原则
1. 个体化用药:每个糖尿病患者的年龄、体重、血糖水平、胰岛功能、并发症情况等都不同,所以用药方案也因人而异。医生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适合个人的治疗方案,患者务必严格遵医嘱用药,不要自行增减剂量或更换药物。
2. 联合用药:单药治疗效果不佳时,常需要联合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用药能发挥药物协同作用,提高降糖效果,同时减少单一药物剂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但联合用药也需谨慎,要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叠加。
3. 按时规律用药:糖尿病是慢性病,血糖控制需要长期稳定的药物浓度。患者应严格按照规定时间和剂量服药,不能随意漏服、多服或自行停药。例如,磺脲类药物一般在餐前半小时服用,以更好地发挥刺激胰岛素分泌的作用;二甲双胍餐中或餐后服可减轻胃肠道刺激。
关注用药注意事项
1. 监测血糖: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血糖,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通过监测结果,医生能及时调整用药方案,确保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2. 警惕低血糖:部分糖尿病药物容易引发低血糖,如磺脲类和胰岛素。低血糖症状包括心慌、手抖、出汗、饥饿感、头晕等,严重时可昏迷。患者应随身携带含糖食物,如糖果、饼干,一旦出现低血糖症状,立即食用。
3. 注意药物不良反应:每种药物都可能有不良反应,除了前面提到的,有些药物还可能影响肝肾功能、血液系统等。用药过程中若出现不适,如黄疸、皮疹、发热等,应及时就医,评估是否为药物不良反应并进行相应处理。
合理使用糖尿病药品是控制糖尿病的关键。患者要积极了解药物知识,与医生密切配合,严格遵循医嘱用药,做好血糖监测和健康管理,才能有效控制病情,享受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