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组织损伤
**一、什么是软组织损伤?**
软组织损伤是指人体皮肤、肌肉、肌腱、韧带、滑囊、关节囊等非骨性组织的损伤,常见于运动、外伤或慢性劳损。这类损伤可能影响活动能力,但及时处理通常可完全恢复。
---
**二、常见原因**
- **急性损伤**
- 外伤:跌倒、撞击、扭伤(如崴脚)、拉伤(肌肉过度牵拉)。
- 运动损伤:剧烈运动中的突然动作(如篮球急停跳投导致跟腱拉伤)。
- **慢性损伤**
- 长期劳损:重复性动作(如打字员的手腕腱鞘炎、跑步者的髂胫束综合征)。
- 姿势不良:久坐导致的腰肌劳损、低头族的颈部肌肉紧张。
- 衰老退化:老年人肌腱弹性下降,易发生肩周炎、膝关节滑囊炎等。
---
**三、分类与严重程度**
- **按类型**:
- 挫伤(皮肤瘀青但未破皮)、拉伤(肌肉/肌腱过度伸展)、扭伤(韧带撕裂)。
- **按程度**(以韧带损伤为例):
- Ⅰ度:轻微撕裂,局部压痛,不影响关节稳定性。
- Ⅱ度:部分撕裂,伴肿胀和活动受限。
- Ⅲ度:完全断裂,关节不稳定,可能需手术修复。
---
**四、典型症状**
- **急性期**:剧痛、迅速肿胀、皮下瘀血、关节活动困难(如踝关节扭伤后无法承重)。
- **慢性期**:隐痛或酸痛(如长期伏案后的肩颈痛)、局部硬结、活动时发出弹响(如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 **警惕信号**:
- 损伤部位畸形(提示可能合并骨折)。
- 麻木或刺痛(可能伤及神经)。
---
**五、诊断方法**
- **医生查体**:检查压痛部位、关节活动度、稳定性(如抽屉试验判断膝关节韧带损伤)。
- **影像学检查**:
- **X光**:排除骨折。
- **超声**:实时观察肌腱、韧带动态损伤(如肩袖撕裂)。
- **MRI**:精准显示软组织水肿、细微撕裂(常用于半月板或交叉韧带损伤)。
---
**六、治疗原则**
**1. 急性期处理(24-48小时内)**
- **PRICE原则**:
- **Protect(保护)**:使用支具或绷带固定(如踝关节护具)。
- **Rest(休息)**:避免负重,但非绝对静止(如手指损伤后可适当活动未受伤关节)。
- **Ice(冰敷)**:每次15-20分钟,间隔2小时,防止冻伤。
- **Compression(加压)**:弹性绷带从远端向近端缠绕,减少肿胀。
- **Elevation(抬高)**:患处高于心脏(如将脚垫高睡觉)。
- **药物**: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缓解疼痛和炎症,但避免长期使用。
**2. 慢性期康复**
- **热敷或理疗**:慢性肩颈痛可用热敷包或红外线照射促进血液循环。
- **康复训练**:
- 肌肉拉伸:腘绳肌拉伤后需渐进式拉伸。
- 力量训练:靠墙静蹲增强膝关节周围肌肉。
- 平衡训练:单腿站立恢复踝关节稳定性。
- **中医手段**:针灸、推拿(需在急性期后进行)。
**3. 手术干预**
仅用于严重损伤(如跟腱完全断裂、膝关节十字韧带Ⅲ度撕裂)。
---
**七、预防措施**
- **运动防护**:
- 运动前动态热身(如高抬腿、弓步压腿)。
- 佩戴护具:篮球运动员戴护踝,举重使用腰带。
- **生活调整**:
- 办公族使用人体工学椅,电脑屏幕与眼睛平齐。
- 避免单侧负重(如单肩背重包)。
- **强化肌力**:核心肌群训练(平板支撑)可降低腰部损伤风险。
---
**八、何时需就医?**
- 疼痛持续超过1周无缓解。
- 关节活动时卡顿或交锁(可能半月板损伤)。
- 出现感染迹象:红肿热痛加重、发热。
---
**九、常见误区**
- **误区1**:“扭伤后立即擦红花油按摩”——可能加重出血,应冰敷48小时后再热疗。
- **误区2**:“休息越久越好”——长期制动会导致肌肉萎缩,应在疼痛允许下尽早活动。
- **误区3**:“贴膏药就能好”——慢性损伤需结合锻炼,仅依赖膏药易复发。
---
**十、特殊人群注意**
- **儿童**:骨骼生长快,肌肉发育不均衡,运动时需注意强度。
- **老年人**:补钙+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避免摔倒。
---
**总结**:软组织损伤重在预防与早期正确处理。急性期科学制动,慢性期循序渐进康复,多数患者可恢复功能。若症状复杂或持续,务必及时寻求专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