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6号
外科缝合线:留在体内还是拆掉?拆线到底疼不疼?医生为你揭秘

880

当前排名

1

当前票数

0票

距离前一名

作品所属领域:骨科

湖北省 黄石市 阳新县人民医院

张露润 创伤中心 医师

外科缝合线:留在体内还是拆掉?拆线到底疼不疼?医生为你揭秘

 

 

在急诊室工作了十余年,我每天都会遇到患者举着包扎好的伤口问:"医生,这个线会留在身体里吗?拆线是不是特别疼啊?"其实不仅患者关心这些问题,很多健康人群也对此充满好奇。今天我们就用最通俗的语言,揭开外科缝合线的神秘面纱。

 

一、缝合线会永远留在身体里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外科缝合线的两大类型:

  1. 可吸收缝合线  

这类"聪明"的缝线就像是会自我牺牲的卫士,它们由特殊材料制成(如羊肠线、聚乳酸等),在完成任务后会自动被人体分解吸收。常见于:

- 内脏手术(如肠胃吻合)

- 深层组织缝合(如肌肉、筋膜)

- 会阴侧切等隐蔽部位

吸收时间根据材质不同而变化:  

普通羊肠线约7-10天开始吸收  

合成材料(如PDS)可能需要数月完全吸收

 

  1. 不可吸收缝合线

这类"钢铁战士"由尼龙、聚丙烯等材料制成,需要医生手动拆除。常见于:

- 皮肤表层缝合

- 关节等张力较大部位

- 需要长期支撑的修复手术

特别提醒:现在很多美容缝合采用极细的不可吸收线,虽然需要拆线,但能最大限度减少疤痕。

Figure 1不可吸收缝合线

 

Figure 2可吸收缝合线

 

二、拆线到底有多疼?科学解读疼痛真相

想象用指甲钳剪断一根头发的感觉——这就是拆线的基本原理。实际操作中,医生会用专业器械剪断缝线后轻轻抽出,整个过程通常只需数秒。

疼痛程度的影响因素:  

1.部位敏感度:手指、面部等神经密集区>躯干部位  

2.愈合情况:完全愈合的伤口几乎无痛感  

3.心理因素:紧张会放大疼痛感知  

4.医生技术:熟练操作可减少牵拉刺激

直观疼痛等级(参考标准):  

- 面部拆线:类似橡皮筋轻弹皮肤(1-2级)  

- 四肢拆线:像被蚂蚁叮咬(2-3级)  

- 手掌/脚底拆线:类似验血扎针(3-4级)

真实案例:曾有位怕疼的小姑娘拆线时紧闭双眼,等医生提醒"好了"才发现已经结束。这说明多数人的预期疼痛远高于实际感受。

Figure 3疼痛指数等级示意图

 

三、拆线全流程解密

标准操作四部曲:  

  1. 消毒准备:用碘伏清洁伤口及周边  
  2. 剪线提拉:用镊子提起线头,剪刀贴皮肤剪断  
  3. 轻柔抽出:沿缝合方向平行拉出线体  
  4. 最后护理:覆盖无菌敷料24小时

常见误区纠正:  

× 拆线越晚越好 → 正确:超期不拆易导致"轨道样疤痕"  

× 拆线后立即沾水 → 正确:需保持干燥24小时  

× 自行拆线 → 绝对禁止!可能引发感染或伤口裂开

四、现代医学的进步:无痛拆线新选择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现在有了更人性化的选择:

1.可吸收缝合钉:类似订书钉的设计,2周左右自动脱落  

2.医用粘合胶:适合整齐的浅表伤口,完全无拆线过程  

3.免拆美容线:超细缝合线配合特殊打结法,线结会自然脱落

特别提示:这些新技术并非适用于所有伤口,需医生根据实际情况判断。

五、术后护理黄金法则

无论是可吸收线还是需要拆线的伤口,都要牢记:

1.湿润平衡:保持适度湿润(使用医生推荐的敷料)  

2.防晒防疤:愈合后3个月内严格防晒,可使用硅酮类祛疤产品  

3.张力管理:关节部位建议使用减张胶带  

4.观察预警:出现红肿渗液、剧烈疼痛需立即就医

 

营养小贴士:  

促进伤口愈合可多摄入:  

- 优质蛋白(鸡蛋、鱼肉)  

- 维生素C(柑橘类水果)  

- 锌元素(牡蛎、坚果)

Figure 4食物营养金字塔示意图

 

六、关于缝合线的冷知识

  1. 心脏手术用的缝合针比睫毛还细  
  2. 最早的缝合线是用蚂蚁的下颌夹合伤口  
  3. 太空站配备特殊缝合器材,可在失重状态下操作  
  4. 新生儿脐带结扎使用特殊材质,无需拆线

 

结语:现代外科缝合技术已发展到令人惊叹的程度。记住关键点:是否拆线取决于材质而非颜色,疼痛程度多数可控,遵医嘱护理才是关键。下次面对缝合伤口时,希望您能带着科学的认知,从容应对康复过程。

投票
邀请好友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