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4号
膏药贴敷穴位及功效

2733

当前排名

0

当前票数

0票

距离前一名

作品所属领域:骨科

湖南省 益阳市 安化县人民医院

熊德梅 骨科 主治医生

以下是针对骨科疾病常用膏药贴敷穴位及其功能的总结,结合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整理:

 

一、常见骨科病症贴敷穴位与功能

 

颈椎病

 

  • 主穴:天柱穴(位于颈后头颈交界处,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斜方肌外侧凹陷中)

 

  • 功能:缓解颈项僵硬、头痛头晕,改善局部气血循环。现代研究认为此处贴敷可通过刺激颈后肌群,减轻神经根压迫症状

 

  • 药物配伍:代温灸膏+丹桂散(温经通脉、散寒镇痛)

 

 

肩周炎

 

  • 主穴:肩髃穴(肩部三角肌上缘前凹陷处,臂外展时肩峰前下方可触及)。
  • 功能:疏经活络、缓解肩关节僵硬及活动受限,尤其适合风寒湿邪侵袭导致的“冻结肩”
  • 贴敷方法:黄酒调和药物可增强渗透性,促进局部代谢

 

 

腰椎疼痛(含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

 

  • 主穴: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 功能:补肾强腰、散寒除湿,对腰部冷痛、放射至下肢的坐骨神经痛效果显著

 

  • 辅助穴位:阿是穴(疼痛最明显处),直接作用于局部气滞血瘀点

 

膝关节疾病(骨关节炎、滑膜炎)​

 

  • 主穴:膝眼穴(髌骨下缘髌韧带两侧凹陷处)

 

  • 功能:消肿止痛、增强关节稳定性,适用于膝关节肿胀、活动受限

 

  • 延伸应用:配合鹤顶穴(髌骨上缘中点)可强化疗效

 

骨质疏松相关疼痛

 

  • 主穴:命门穴(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 功能:温补肾阳,改善腰背酸痛及全身骨代谢,常与肾俞穴配伍使用

 

 

二、贴敷作用机制与临床优势

 

双重作用路径

 

·经络调节: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气,疏通局部气血(如肩髃穴缓解肩周炎)

 

·药物透皮吸收:避免肝脏首过效应,直接作用于靶器官(如丹桂散破血通经)

 

 

适应症扩展

 

·慢性筋骨病:如颈椎病、腰椎病等,通过温经散寒改善“寒凝筋脉”症状

 

 

·术后并发症:对卧床患者的便秘、尿潴留(如贴敷天枢穴)有辅助疗效

 

 

三、操作规范与禁忌

 

贴敷流程

 

·预处理:清洁皮肤后热敷3-5分钟,增强药物渗透

 

·贴敷时间:成人6-8小时/次,避免超过24小时;敏感体质缩短至2小时

 

 

禁忌症

 

绝对禁忌:皮肤破损、感染、过敏体质及孕妇腰腹部

 

 

相对禁忌:湿热体质者可能出现红疹(需缩短贴敷时间并监测)

 

 

四、临床案例参考

·案例1:84岁胫骨骨折患者术后腹胀,贴敷天枢穴后24小时内排便通畅

 

 

·案例2:慢性腰突症患者贴敷肾俞穴+代温灸膏,1周后冷痛缓解率达80%

 

 

 

总结:膏药贴敷需结合病症选穴,注重“穴位-药物-体质”三者匹配。建议根据患者个体差异调整配方(如湿热体质减少温热药物比例),并定期评估皮肤耐受性。

 

投票
邀请好友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