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4号
外伤之擦伤割伤的处理方法

2724

当前排名

0

当前票数

0票

距离前一名

作品所属领域:外科

广西壮族自治区 桂林市 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肖锦华 创伤外科 医师

日常生活中,擦伤和割伤是难以避免的意外伤害。知道正确处理方法不仅能加速愈合,还能预防伤口感染。本文将介绍这两种受伤情况的区别、正确急救步骤、常见误区及预防措施,帮助您科学应对。

 

 一、擦伤与割伤的区别  

1.擦伤  

   -定义:皮肤表层(表皮)因摩擦或刮蹭导致的损伤,常见于膝盖、手肘等部位。  

   - 特点:创面不规则,渗血少但可能伴有泥沙污染,疼痛较轻。

 

  

  1. 割伤

   - 定义:由锋利物体(如刀具、玻璃)切入皮肤,可能伤及真皮、肌肉甚至血管。  

   - 特点:伤口边缘整齐,出血较多,严重时需缝合。

  

 

二、正确处理步骤  

通用原则:止血→清洁→消毒→保护。  

 

  1. 擦伤处理  

- 止血:用干净纱布轻压伤口1-2分钟。  

- 清洁: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清除伤口内沙粒等异物(污染严重时用软毛刷轻刷)。  

- 消毒:碘伏棉球由内向外涂抹,避免使用酒精(刺激性强)。  

- 包扎:浅表擦伤可暴露保持干燥;面积较大时覆盖无菌纱布。  

-预防破伤风:若伤口污染严重,擦伤面积大,需及时前往医院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及破伤风疫苗。

  1. 割伤处理

- 止血:直接加压10分钟,抬高患肢高于心脏。若出血不止,需及时就医。  

- 清创:流动水冲洗后,用碘伏消毒。  

- 缝合判断:若伤口长于1cm、深至脂肪层或呈张开状,需24小时内缝合。  

- 包扎:涂抹抗生素药膏后,用无菌敷料覆盖,定期更换。

-预防破伤风:需及时前往医院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及破伤风疫苗。  

三、常见误区与纠正  

  1. 误区1:用酒精/双氧水直接消毒伤口

   - 风险:破坏新生细胞,延缓愈合。  

   - 纠正:优先选用刺激性小的碘伏。  

  1. 误区2:伤口必须保持干燥

   - 风险:结痂过厚影响表皮爬行。  

   - 纠正:适度湿润环境(如使用水胶体敷料)可加速愈合。  

  1. 误区3:立即涂抹牙膏、酱油等“偏方”

   - 风险:增加感染风险,干扰医生判断。  

 四、何时需就医?  

- 伤口深、出血不止,或伴随麻木、活动受限。  

- 出现感染迹象:红肿扩散、化脓、发热。  

- 被生锈金属或泥土污染的伤口,需评估破伤风风险(5年内未接种疫苗者需加强免疫)。  

五、预防措施  

  1. 居家防护:刀具存放于儿童无法触及处;尖锐家具边角加防撞条。  
  2. 运动保护:骑电动车、滑板时佩戴护膝、手套。  
  3. 环境管理:及时清理地面碎玻璃、钉子,保持通道畅通。  

六、愈合期注意事项  

- 饮食:补充蛋白质(鸡蛋、鱼肉)和维生素C(柑橘类),避免辛辣食物。  

- 观察:术后伤口若持续疼痛或渗液,及时复诊。  

- 瘢痕管理:愈合后使用硅酮凝胶或减张胶带预防增生。  

总结:正确处理伤口是避免感染和并发症的关键。牢记“清洁、消毒、合理包扎”三步法,并在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安全意识与科学知识结合,方能最大限度降低意外伤害的影响。

投票
邀请好友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