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2号
脑外伤VS脑出血

2662

当前排名

0

当前票数

0票

距离前一名

作品所属领域:外科

云南省 曲靖市 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刘登贤 神经外科 无

脑出血与脑外伤科普:关键时刻的“生命警报”

 

一、脑出血 vs 脑外伤:两大急症的致命威胁  

  1. 脑出血(脑溢血)  

   - 病因:高血压、动脉瘤破裂、血管畸形、外伤等导致脑内血管破裂,血液压迫脑组织。  

   - 高发人群:中老年高血压患者、长期吸烟饮酒者、抗凝药物使用者。  

 

  1. 脑外伤(颅脑损伤)  

   - 病因:车祸、跌倒、暴力撞击等外力冲击头部,引发脑震荡、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等。  

   - 高发人群:儿童、青少年(运动意外)、老年人(跌倒)、驾驶员/骑行者。  

 

⚠️ 共同特点:起病急、进展快,延误治疗可能致残甚至致命!  

 

二、危险信号:这些症状必须立即就医!  

  1. 脑出血的警示症状  

   - 突发剧烈头痛(“一生中最痛的头痛”)。  

   - 恶心呕吐(喷射状呕吐)。  

   - 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口角歪斜、言语不清。  

   - 意识模糊、昏迷或抽搐。  

 

  1. 脑外伤的警示症状

   - 头部外伤后短暂或持续意识丧失。  

   - 头痛加剧、频繁呕吐、视物模糊。  

   - 耳鼻流出清水样液体(脑脊液漏)或血液。  

   - 精神行为异常(躁动、嗜睡、记忆缺失)。  

 

三、急救“黄金法则”:时间就是生命!  

  1. 现场紧急处理  

   - 保持呼吸道通畅:让患者侧卧,清除口鼻分泌物,防止窒息。  

   - 绝对制动:怀疑颈椎损伤时勿移动头部,等待专业救援。  

   - 止血包扎:头皮出血可用干净纱布按压,勿强行堵塞耳鼻漏液。  

 

  1. 送医前“三不”原则  

   - 不喂水喂药(避免误吸或掩盖症状)。  

   - 不随意搬运(尤其怀疑脑外伤合并脊柱损伤时)。  

   - 不盲目掐人中或摇晃患者(加重损伤)。  

 

  1. 就医时关键信息  

   - 记录发病时间、外伤原因、症状变化。  

   - 提供患者病史(如高血压、凝血功能障碍)。  

 

四、诊断与治疗:分秒必争的“生命保卫战”  

  1. 影像学检查  

   - CT扫描:首选检查,快速明确出血量、脑水肿或颅骨骨折。  

   - MRI:用于评估脑挫伤、微小出血灶或脑干损伤。  

 

  1. 脑出血治疗

   - 内科治疗:控制血压、降低颅压(甘露醇)、止血药物。  

   - 外科手术:血肿清除术(出血量>30ml或脑疝风险)、动脉瘤夹闭/介入栓塞。  

 

  1. 脑外伤治疗

   - 轻度损伤:密切观察24-48小时,静卧休息。  

   - 重度损伤:开颅减压、清除血肿、颅骨修复。  

 

五、预防策略:护好“生命中枢”  

  1. 预防脑出血  

   - 控制高血压:规律服药,每日监测血压。  

   - 避免诱因:情绪激动、用力排便、剧烈咳嗽。  

   - 定期筛查:血管畸形高危人群(如家族史)建议做脑血管造影(DSA)。  

 

  1. 预防脑外伤  

   - 交通防护:驾车系安全带,骑行戴头盔,儿童使用安全座椅。  

   - 家居安全:浴室防滑垫、楼梯扶手、老人防跌倒评估。  

   - 运动保护:对抗性运动(足球、拳击)佩戴护具。  

 

六、康复与护理:重启生命的“希望之路”  

  1. 早期康复介入  

   - 病情稳定后48-72小时开始,包括肢体功能训练、语言康复、认知训练。  

  1. 长期管理

   - 预防并发症: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癫痫发作。  

   - 心理支持:脑损伤患者易出现抑郁、焦虑,需家属和专业团队配合。  

  1. 家庭护理要点  

   - 定期翻身拍背(预防褥疮和肺炎)。  

   - 营养支持:高蛋白、低盐饮食,吞咽困难者需鼻饲或糊状食物。  

 

七、常见误区:这些错误可能致命!  

- 误区1:“轻微脑外伤休息就好,不用检查。”  

  → 部分颅内血肿会迟发,24小时内症状可能加重!  

- 误区2:“脑出血患者要立即喂降压药。”  

  → 不当用药可能加剧病情,需医生评估后用药!  

- 误区3:“昏迷患者要多掐人中促醒。”  

  → 强烈刺激可能诱发抽搐或加重脑水肿!  

 

 

 

结语:早一秒行动,多一分生机  

脑出血与脑外伤是神经外科的急危重症,及时识别症状、科学急救、规范治疗是挽救生命的关键!若您或身边人出现相关症状,请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投票
邀请好友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