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4号
烧烫伤的基本诊疗与康复全流程

2621

当前排名

0

当前票数

0票

距离前一名

作品所属领域:骨科

四川省 宜宾市 珙县人民医院

晏杰 骨科 组长

宜宾市珙县人民医院,骨科,科室主任周超,主创作者晏杰

烧烫伤的基本诊疗与康复全流程:从急救到功能重建的科学应对

烧烫伤是由高温液体、固体、蒸汽或化学物质等引起的皮肤及皮下组织损伤,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100万人因烧烫伤需医疗干预,其中儿童和老年人是高危人群25。本文基于最新诊疗指南与临床实践,系统梳理烧烫伤的病理机制、急救处理、分级诊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及康复策略,旨在为临床医师和公众提供科学指导。

 

一、烧烫伤的流行病学与损伤机制

1. 流行病学特征

烧烫伤在家庭意外中占比高达30%,常见于厨房事故(如热液泼洒)和电器使用不当。儿童因好奇心强、皮肤娇嫩,烫伤风险显著增加,约50%的儿童烧烫伤发生于1-4岁。老年群体因感觉迟钝和活动能力下降,低热烫伤(如热水袋使用不当)尤为突出,易发展为深度创面。

2. 损伤机制与分类

烧烫伤的严重程度取决于温度、作用时间和皮肤厚度。根据损伤深度,可分为:

Ⅰ度:仅表皮层受损,表现为红斑、疼痛明显,无水疱(如日晒伤)。

 

浅Ⅱ度:累及真皮浅层,可见水疱、渗液,基底红润,痛觉敏感。

 

深Ⅱ度:损伤真皮深层,水疱壁厚多为小水泡,基底苍白或红白相间,痛觉迟钝拔毛实验阴性

 

Ⅲ度:全层皮肤坏死或累及皮下组织,呈焦痂状,无痛觉,需手术干预

 

二、急救处理:黄金时间的“五步法则”

1. 立即冷疗

       离:立即脱离造成损伤的环境

:流动冷水(15-20℃)持续冲洗或浸泡伤处20-30分钟,降低热力对深部组织的持续损伤。

 

:轻柔去除伤处衣物,粘连部分用剪刀剪开,严禁拖拽衣物,避免摩擦撕脱皮肤及受伤组织导致加重损伤。

 

:疼痛剧烈者可延长浸泡时间至30分钟,但需避免直接使用冰敷以防冻伤。

2. 覆盖与转运

:使用无菌纱布或清洁湿润布料覆盖创面,减少污染。

 

:除轻微红斑外,所有水疱形成、面积大于手掌或涉及面部呼吸道、关节等特殊部位者,均需及时就医。

常见误区

涂抹偏方:牙膏、酱油、紫药水等会加重感染并干扰医生判断。

 

强行撕脱衣物:易导致表皮剥脱,增加损伤和感染风险。

 

三、临床诊疗:分级干预与多学科协作

1. 评估与分度

面积计算:采用“九分法”头、面、颈均为3%,双手双前臂双上臂5/6/7%,躯干前躯干后13/13%,会阴1%,臀部5%,双大腿21%,双小腿13%,双脚7%或手掌法(患者手掌面积约1%)。

 

深度判断:结合创面颜色、湿润度及痛觉测试,必要时通过激光多普勒或MRI评估血流。

2. 治疗策略

轻度烧烫伤(Ⅰ度、浅Ⅱ度)

西医处理:外用磺胺嘧啶银或湿润烧伤膏(MEBO),促进创面湿润愈合,每日换药。补液、补充电解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中医辨证:热伤营卫证可用黄连解毒汤外敷,火毒伤津证则配合生脉散口服。

中重度烧烫伤(深Ⅱ度以上)

清创与抗感染:早期切痂或采用MEBO无创液化技术,减少坏死组织滞留。

 

手术修复:深度创面需植皮或皮瓣移植,结合负压引流技术促进肉芽生长

涉及呼吸道烧伤者:

      保持呼吸道通畅,减轻呼吸道水肿,必要时需要气管切开。

创新疗法:MEBT/MEBO技术通过原位干细胞再生实现深Ⅱ度无瘢痕愈合,浅Ⅲ度亦可避免植皮,治愈率较传统手术提升80%。

 

四、康复治疗:功能重建与心理支持

1. 物理康复

早期(创面愈合前):保持功能体位(如踝关节背屈位),预防关节挛缩。

中期(愈合后1-3月):压力疗法(定制弹力衣)联合硅酮贴片,抑制瘢痕增生。

后期(3月后):超声波、激光治疗软化瘢痕,结合关节松动术恢复活动度。

2. 心理与社会适应

烧伤后焦虑、抑郁发生率高达40%,需通过认知行为疗法(CBT)和团体支持改善心理状态。

 

职业康复训练帮助患者重返工作岗位,如手部烧伤者进行精细动作训练。

 

五、预防措施:从家庭到社区的多级防护

家庭环境改造:安装防烫水龙头,热水器温度设定≤50℃,厨房设置儿童隔离门。

公众教育:社区开展急救培训,普及“冲脱泡盖送”口诀。

高危人群管理:老年人定期评估居家安全,糖尿病患者加强足部防护糖尿病员周围神经病变者,导致感觉减退,是发生烧伤烫伤的高位人群

 

结语

烧烫伤救治需遵循“急救及时、分级诊疗、全程康复”原则。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多学科协作,可显著降低致残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投票
邀请好友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