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8号
急诊阑尾炎的科普

2566

当前排名

0

当前票数

0票

距离前一名

作品所属领域:外科

安徽省 合肥市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

阮贵林 急诊外科 主治医师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急诊外科团队

急性阑尾炎的科普

一:定义与概述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是最多见的急腹症。它是由于多种因素而形成的炎性改变,主要是阑尾管腔阻塞、细菌入侵等原因引起。

 

病因

 

  • 阑尾管腔阻塞:这是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病因。阑尾是一条细长的盲管,管腔狭小,容易被粪石、食物残渣、异物、淋巴滤泡增生等堵塞。一旦管腔阻塞,阑尾内的分泌物无法排出,压力升高,导致阑尾壁血液循环障碍,容易引发炎症。
  • 细菌入侵:阑尾管腔阻塞后,细菌繁殖并分泌内毒素和外毒素,损伤阑尾黏膜,引发炎症。常见的细菌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等。此外,胃肠道疾病影响、阑尾先天畸形等也可能增加急性阑尾炎的发病风险。

二:临床表现

 

  • 症状
  • 腹痛:典型的腹痛发作始于上腹,逐渐移向脐部,数小时(6 - 8 小时)后转移并局限在右下腹,此为转移性右下腹痛。部分患者发病开始即出现右下腹痛。不同位置的阑尾,其腹痛部位也有区别,如盲肠后位阑尾疼痛在右侧腰部,盆位阑尾腹痛在耻骨上区,肝下区阑尾可引起右上腹痛。
  • 胃肠道症状:发病早期可能有厌食、恶心、呕吐等,程度较轻。有的患者可能出现腹泻。盆腔位阑尾炎刺激直肠和膀胱,可引起排便、里急后重症状。弥漫性腹膜炎时可致麻痹性肠梗阻,腹胀、排气排便减少。
  • 全身症状:早期乏力,炎症严重时出现中毒症状,心率增快,发热,达 38℃左右。阑尾穿孔时体温会更高,达 39 - 40℃。如发生门静脉炎,可出现寒战、高热和轻度黄疸。
  • 体征
  • 右下腹压痛:是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重要体征。压痛点通常位于麦氏点,即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 1/3 交界处。随阑尾位置的变异,压痛点可相应改变,但关键是右下腹有一固定的压痛点。
  • 腹膜刺激征:包括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这是壁腹膜受炎症刺激的表现。阑尾穿孔时,腹膜刺激征范围可扩大至全腹,但仍以右下腹最为明显。
  • 其他可协助诊断的体征:如结肠充气试验,用一手压住左下腹降结肠,另一手反复压迫近侧结肠,引起右下腹疼痛者为阳性;腰大肌试验,患者左侧卧位,使右大腿后伸,引起右下腹疼痛者为阳性,说明阑尾位于腰大肌前方,为盲肠后位阑尾;闭孔内肌试验,患者仰卧位,使右髋和右大腿屈曲,然后被动向内旋转,引起右下腹疼痛者为阳性,提示阑尾靠近闭孔内肌。

三:检查

 

  •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通常升高,一般白细胞计数在(10 - 20)×10/L。但在单纯性阑尾炎或老年患者,白细胞计数可能无明显升高。
  • 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可发现肿大的阑尾或阑尾周围脓肿,对诊断有一定帮助,尤其适用于儿童、孕妇及老年患者。CT 检查对阑尾周围脓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能更清晰地显示阑尾的形态、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 诊断:根据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痛、右下腹固定压痛、结合血常规及影像学检查,一般可以明确诊断。
  • 鉴别诊断:需与多种疾病相鉴别,如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穿孔后胃内容物可沿右结肠旁沟流至右下腹,类似阑尾炎的转移性右下腹痛,但患者多有溃疡病史,腹痛起始于上腹部,且较剧烈,腹部立位平片可见膈下游离气体。右侧输尿管结石,疼痛多为绞痛,向会阴部放射,可伴有血尿,超声或腹部平片可发现结石。此外,还需与妇产科疾病如异位妊娠破裂、卵巢囊肿蒂扭转,以及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等相鉴别。

五:治疗

 

  • 手术治疗:绝大多数急性阑尾炎一旦确诊,应尽早施行阑尾切除术。早期手术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如阑尾已穿孔并形成阑尾周围脓肿,病情较稳定者,可先采用非手术治疗,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待肿块缩小局限、体温正常 3 个月后再行阑尾切除术。若脓肿扩大,无局限趋势,应行脓肿切开引流术。
  • 非手术治疗:仅适用于单纯性阑尾炎及急性阑尾炎的早期阶段,患者不接受手术治疗或存在手术禁忌证时。主要措施包括禁食、静脉补液、应用抗生素等。非手术治疗期间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症状、体征加重,应及时中转手术治疗。

六:预防

 

  •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食,避免暴饮暴食,少吃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保持大便通畅。
  •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 及时治疗胃肠道疾病,如消化不良、肠炎等,防止其蔓延引发阑尾炎。

 

如果出现上述疑似急性阑尾炎的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避免延误病情导致严重并发症。

 

投票
邀请好友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