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4号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策略及用药安全评估

2553

当前排名

0

当前票数

0票

距离前一名

作品所属领域:药学

河南省 郑州市 中牟县中医院

程相臣 中西医结合 主任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识别与治疗策略

一、概述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是颅脑损伤后常见的并发症,指外力作用下脑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虽然tSAH本身并非独立疾病,但其出现往往提示颅脑损伤严重,需引起高度重视。

二、症状识别

tSAH症状多样,严重程度取决于出血量、出血部位及个体差异。常见症状包括:

  • 头痛:剧烈头痛是tSAH的典型表现,常被描述为“一生中最严重的头痛”,可能伴有颈部僵硬和疼痛。
  • 意识障碍:患者可能出现嗜睡、昏睡甚至昏迷,程度与出血量及颅内压升高程度相关。
  • 恶心呕吐:颅内压升高刺激呕吐中枢,导致恶心呕吐,呕吐物可能为胃内容物或咖啡样物质。
  • 神经系统症状:根据出血部位和程度,可能出现偏瘫、失语、视力障碍、癫痫发作等症状。
  • 其他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发热、血压升高、心率减慢等。

三、诊断方法

tSAH的诊断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

  • 头颅CT:为首选检查,能快速明确出血部位和范围,评估脑组织损伤及颅内压情况。
  • 腰椎穿刺:当CT结果不明确时,可通过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若呈均匀血性,可确诊tSAH。
  • 脑血管造影:用于排查动脉瘤或血管畸形等潜在病因。

四、治疗策略

tSAH的治疗目标是控制出血、降低颅内压、预防并发症和促进康复,具体措施包括:

  1. 一般治疗
  • 卧床休息:保持安静,避免情绪波动和用力。
  • 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氧或气管插管。
  • 控制血压:维持血压稳定,避免过高或过低。
  • 预防癫痫:使用抗癫痫药物预防发作。
  • 营养支持:保证足够营养摄入,必要时鼻饲或静脉营养。
  1. 药物治疗
  • 止血药物:如氨甲环酸,用于控制出血。
  • 脱水降颅压药物:如甘露醇、呋塞米,用于降低颅内压。
  • 钙通道阻滞剂:如尼莫地平,用于预防脑血管痉挛。
  • 镇痛镇静药物:如吗啡、地西泮,用于缓解头痛和躁动。
  1. 手术治疗
  • 脑室穿刺引流术:用于脑积水患者,引流脑脊液降低颅内压。
  • 血肿清除术:用于血肿量大、颅内压明显升高者,清除血肿减压。
  • 脑血管介入治疗:用于动脉瘤或血管畸形患者,栓塞或夹闭病变血管。

五、预后与康复

tSAH预后与出血量、部位、治疗时机及并发症有关。轻度患者预后较好,重度患者可能遗留神经功能障碍甚至死亡。

康复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包括:

  • 肢体功能训练:改善运动功能。
  • 语言训练:恢复语言能力。
  • 认知训练:改善记忆、注意力等认知功能。
  • 心理疏导: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积极面对康复。

六、预防

预防tSAH的关键在于预防颅脑损伤:

  • 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避免疲劳驾驶和酒后驾车。
  • 运动安全:进行高风险运动时做好防护。
  • 居家安全:注意防滑防摔,避免意外伤害。

七、总结

tSAH是严重的颅脑损伤并发症,需及时识别和治疗。通过综合治疗和康复训练,多数患者可恢复良好。预防tSAH的关键在于预防颅脑损伤,提高安全意识,减少意外发生。

请注意: 本文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如有相关症状,请及时就医。

 

投票
邀请好友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