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7号
创伤性损伤的护理措施

2499

当前排名

0

当前票数

0票

距离前一名

作品所属领域:外科

安徽省 滁州市 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崔培勇 急诊科 急诊科副主任

创伤性损伤的护理措

 

一、概述  

创伤性骨科损伤是指因外力(如跌倒、撞击、交通事故等)导致的骨骼、关节或周围软组织的损伤,常见类型包括骨折、关节脱位、韧带撕裂、肌腱损伤等。此类损伤不仅会引起剧烈疼痛和功能障碍,还可能伴随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科学、系统的护理措施对促进康复、减少后遗症至关重要。本文将从急性期处理、围手术期护理、康复期管理及并发症预防等方面,详细介绍创伤性骨科损伤的护理要点。

 

二、急性期护理:黄金24小时的关键措施  

  1. 止血与包扎  

   . 若存在开放性伤口,需立即用无菌纱布或干净布料覆盖伤口,按压止血。避免直接用手接触伤口,以防感染。  

   . 若出血量较大,可在伤口近心端使用止血带(需记录使用时间,每隔30分钟放松1.2分钟,防止肢体缺血坏死)。  

 

  1. 固定与制动  

   . 骨折或关节脱位后,随意移动可能导致二次损伤。可用夹板、硬纸板或固定支具临时固定伤肢,范围需覆盖损伤部位的上下两个关节。  

   . 例如:前臂骨折可用夹板固定手腕至肘关节。  

 

  1. 冷敷与抬高患肢  

   . 伤后48小时内,每隔2.3小时冰敷15.20分钟,可减轻肿胀和疼痛。注意冰袋需用毛巾包裹,避免冻伤皮肤。  

   . 抬高患肢至高于心脏水平,促进静脉回流,减少局部充血。  

 

  1. 及时转运就医  

   . 搬运患者时需保持损伤部位稳定,避免颠簸。脊柱损伤患者需使用硬质担架,保持头颈躯干轴线一致。  

 

三、围手术期护理(如需手术)  

  1. 术前准备  

   . 心理护理:向患者解释手术目的和术后注意事项,缓解焦虑情绪。  

   . 皮肤准备:清洁手术区域皮肤,剃除毛发(如医嘱要求)。  

   . 禁食禁水:根据麻醉方式,术前6.8小时禁食固体食物,2小时禁水。  

 

  1. 术后护理  

   . 体位管理:  

     . 四肢手术后,患肢需持续抬高,避免压迫石膏或支具。  

     . 脊柱手术后需保持轴线翻身(每2小时一次),防止压疮。  

   . 疼痛管理:  

     . 遵医嘱使用止痛药,避免因疼痛影响休息和功能锻炼。  

     . 非药物止痛法:分散注意力、冷敷(术后初期)或热敷(后期)。  

   . 伤口护理:  

     . 观察敷料是否干燥,出现渗血、渗液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 拆线前避免沾水,预防感染。  

 

  1. 早期活动与康复指导  

   . 术后麻醉恢复后,即可开始未受伤肢体的主动活动(如踝泵运动),预防深静脉血栓。  

   . 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进行患肢肌肉等长收缩训练(如绷紧大腿肌肉5秒后放松)。  

 

四、康复期护理:循序渐进恢复功能  

  1. 物理治疗与功能锻炼  

   . 第一阶段(伤后1.2周):以消肿止痛为主,进行肌肉等长收缩训练。  

   . 第二阶段(3.6周):逐步增加关节活动度,如膝关节屈伸、肩关节外展。  

   . 第三阶段(6周后):加强负重训练和抗阻力训练,恢复日常活动能力。  

 

  1. 营养支持  

   . 蛋白质:鸡蛋、鱼肉、豆类等促进组织修复。  

   . 钙与维生素D:牛奶、深绿色蔬菜、日照补充,加速骨愈合。  

   . 维生素C:柑橘类水果、西兰花,增强免疫力,减少感染风险。  

 

  1. 辅助器具使用  

   . 拐杖、助行器需根据身高调整高度,使用前学习正确步态(如三点步)。  

   . 支具或石膏需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潮湿导致皮肤溃烂。  

 

五、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1. 深静脉血栓(DVT)  

   . 高危人群:长期卧床、肥胖、高龄患者。  

   . 预防措施:弹力袜穿戴、踝泵运动、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  

   . 识别症状:小腿肿胀、疼痛、皮温升高需立即就医。  

 

  1. 压疮  

   . 每2小时翻身一次,骨突部位(如骶尾部、足跟)使用减压垫。  

   .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摩擦。  

 

  1. 关节僵硬与肌肉萎缩  

   . 尽早开始被动关节活动(由家属或康复师辅助)。  

   . 结合电刺激疗法维持肌肉张力。  

 

  1. 感染  

   . 开放性骨折或术后患者,需监测体温和伤口情况。  

   . 遵医嘱规范使用抗生素,避免自行停药。  

 

六、家庭护理建议  

  1. 环境改造:居家移除地毯、电线等障碍物,浴室安装防滑垫和扶手。  
  2. 心理支持:鼓励患者参与康复计划,避免因长期卧床导致抑郁。  
  3. 复诊与随访:定期复查X线评估愈合情况,调整康复方案。  

 

七、总结  

创伤性骨科损伤的护理需要贯穿急性期、手术期和康复期的全程管理。早期正确的急救处理、术后科学的康复锻炼、并发症的主动预防,是最大限度恢复功能的关键。患者及家属应积极配合医疗团队,树立信心,逐步实现从“卧床”到“行走”的康复目标。  

 

 

投票
邀请好友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