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烫伤那些事儿
关于烫伤那些事儿
一、判断烫伤程度(4分钟黄金期)
Ⅰ度烫伤
表现:皮肤发红、疼痛、无水疱
处理:立即冷敷,无需特殊处理
Ⅱ度烫伤
表现:明显红肿、起水疱、疼痛剧烈
处理:冷水冲淋+无菌纱布覆盖(干净步类)
Ⅲ度及以上烫伤
表现:皮肤焦黑/苍白、无痛感、皮下组织损伤
立即拨打120,切勿自行处理!
二、科学急救六步法
- 快速降温(黄金30分钟)
方法:将烫伤部位置于流动清水下冲淋15-20分钟,水温15-25℃(忌用冰水!)
原理:快速降温,减少继发性热力损伤
注意:若面部烫伤,可用湿毛巾冷敷并确保呼吸通畅
- 剪开衣物(非脱去!)
操作:用剪刀沿水疱边缘剪开衣物,保留水疱完整性
禁忌:强行撕扯粘连衣物或撕去疱皮,以防进一步损伤皮肤
- 小心处理水疱
未破水疱:保持原状,避免挑破(减少感染风险)
已破水疱:用无菌棉签轻柔吸干渗液,外涂抗菌药膏(如磺胺嘧啶银)
- 覆盖创面
推荐材料:无菌凡士林纱布等(避免粘连)
禁用物品:棉花、纱布纤维易残留;牙膏/酱油等异物引发感染
- 镇痛处理
口服药物:布洛芬等
避免误区:涂清凉油/风油精可能干扰散热,酒精擦拭加重刺激
- 送医时机判断
必须就医:
✓ 面积大于手掌(约患者1%体表面积)
✓ 位于关节/会阴部影响功能
✓ Ⅲ度及以上烫伤
✓ 老人/儿童/基础疾病患者
三、常见误区纠正
❌ 用冰块敷:导致血管收缩,加重组织缺血
❌ 涂抹牙膏/蜂蜜:滋生细菌,增加感染风险
❌ 撕掉死皮:破坏屏障功能,延缓愈合
❌ 自行接种疫苗:非专业人员操作易引发破伤风风险
四、预防措施
居家防护
热饮温度控制在50℃以下,使用防烫杯具
厨房设置儿童安全护栏,燃气灶旋钮远离儿童触及范围
工作场所
操作高温设备时佩戴隔热手套
定期检查热水管道、蒸汽设备的防护装置
特殊人群关怀
癫痫/糖尿病患者:避免单独使用明火
老年人:浴室安装防滑扶手,水温调至38℃以下
五、后续护理要点
保持湿润环境:每日换药1-2次,使用含银离子敷料可缩短愈合时间
预防感染:观察创面有无红肿渗液,出现脓性分泌物立即就医
疤痕管理:愈合后半年内避免紫外线直射,可使用硅胶疤痕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