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5号
如何科学护理伤口的科普

2454

当前排名

0

当前票数

0票

距离前一名

作品所属领域:外科

浙江省 湖州市 湖州市中医院

梅勰 外科 主治中医师

 

如何科学护理伤口的科普

 

日常生活中,擦伤、割伤、烫伤等皮肤损伤难以完全避免。错误的处理方式可能导致伤口感染、愈合延迟甚至永久性疤痕。本文结合国际伤口护理指南,为您解析科学护理的关键要点。

 一、伤口的分类与处理原则

  1. 浅表伤口(擦伤、小割伤)  

   特点:仅伤及表皮层,渗血少  

   处理重点:清洁消毒防感染  

  1. 深度伤口(深切割伤、穿刺伤)  

   警示:伤及真皮层或皮下组织,可能伴随血管/神经损伤  

   需立即就医的情况:出血持续15分钟未止、伤口深度超过0.6cm  

  1. 特殊类型

   烧伤/烫伤:需立即冷水冲洗15-20分钟  

   动物咬伤:必须注射狂犬疫苗及破伤风疫苗  

二、伤口处理的黄金四步法

  1. 止血

   清洁纱布直接加压止血,抬高患肢高于心脏  

   禁用纸巾/棉絮按压(易残留纤维)

  1. 清洁

   生理盐水冲洗最佳,若无条件可用饮用水替代  

   慎用双氧水:仅限严重污染伤口,会损伤新生细胞  

 

  1. 消毒

   推荐碘伏(聚维酮碘):广谱杀菌且刺激性小  

   避免酒精直接接触创面,仅用于周边皮肤

  1. 覆盖

   浅表伤口:水胶体敷料保持湿润环境  

   渗出较多:藻酸盐敷料吸收渗液

三、五大常见误区纠正

  1. 伤口必须保持干燥?

   真相:适度湿润环境(湿度40-70%)加速上皮细胞迁移

  1. 结痂等于愈合?

   警惕:过厚的痂皮阻碍细胞再生,增加疤痕风险  

  1. 频繁换药更卫生?

   科学做法:无渗液污染时,现代敷料可保留3-7天

  1. 自行使用抗生素药膏

   风险:非感染伤口滥用抗生素可能诱发耐药菌  

  1. 忽视疼痛信号

   注意:持续加剧的疼痛可能是感染前兆

四、促进愈合的三大要素

  1. 营养支持

   关键营养素:锌(牡蛎/坚果)、维生素C(柑橘/彩椒)、蛋白质(鸡蛋/豆类)

  1. 局部管理

   温度:保持28-32℃最利于细胞增殖  

   张力:关节部位使用弹性绷带减少牵拉

  1. 生活方式

   戒烟:尼古丁使血管收缩50%以上  

   控制血糖:高血糖环境延缓胶原蛋白合成

五、必须就医的预警信号

伤口出现红肿热痛加剧  

渗液变浑浊或散发异味  

出现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  

糖尿病/免疫缺陷患者的任何开放性伤口  

结语

正确的伤口护理能将愈合速度提升30%-50%。牢记"清洁、湿润、保护"三原则,当遇到复杂情况时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建议家庭常备无菌纱布、生理盐水、不同尺寸的创可贴及水胶体敷料,为意外伤害做好应急准备。

 

供稿人:湖州市医院 急诊外梅勰

投票
邀请好友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