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1号
崴脚”了,我要怎么做? ——从急性损伤处理到康复的全流程指南

2418

当前排名

0

当前票数

0票

距离前一名

作品所属领域:骨科

广东省 深圳市 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

孙贺军 运动医学与手足外科 住院医师

“崴脚”了,我要怎么做?

——从急性损伤处理到康复的全流程指南

 

一、崴脚的定义

崴脚(踝关节扭伤)是指足部因过度内翻或外翻导致踝关节周围韧带、关节囊或骨骼的损伤​​。这种损伤多发生于运动、行走踩空或路面不平整时,表现为踝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严重者可伴随韧带撕裂或骨折​​。踝关节由胫骨、腓骨和距骨构成,其稳定性依赖内外侧韧带及下胫腓联合韧带,其中外侧韧带因解剖薄弱更易受损​。

 

二、易发人群

  1. 穿不适宜鞋具者

穿高跟鞋的女性因重心不稳易扭伤;鞋底过软/过硬、尺码不当的鞋子也会增加风险​​。

  1. 运动人群

篮球、足球等高对抗运动中急停、变向易致损伤;"周末运动员"因肌肉协调性差更易受伤​​。

  1. 陈旧性踝关节损伤者

未彻底恢复的韧带松弛会导致反复扭伤,形成"习惯性崴脚"​​。

  1. 老年人

肌肉力量弱、平衡能力差,合并骨质疏松时轻微外力即可致伤​​。

  1. 先天关节松弛者

韧带弹性异常人群(良性韧带松弛症)易反复扭伤​。

 

三、损伤分类与表现

(一)踝关节韧带损伤

① 外侧副韧带损伤(占80%以上)

- Ⅰ级:韧带拉伤,无撕裂,轻微肿胀和疼痛,关节稳定​​。

- Ⅱ级:部分撕裂(如距腓前韧带),中度肿胀、活动受限,行走疼痛加剧​​。

- Ⅲ级:完全断裂,剧烈疼痛、无法负重,伴关节显著不稳​​。

② 内侧三角韧带损伤

多由外旋暴力引起,内踝压痛明显,常伴骨折​​。

(二)踝关节骨折

① 单踝骨折

外踝或内踝骨折,表现为局部骨压痛、畸形,可能触及骨擦感​​。

② 双踝/三踝骨折

高暴力损伤,伴明显肿胀、畸形,无法行走​​。

③ 下胫腓联合损伤

韧带联合断裂导致踝关节异常松动,需手术干预​​。

 

四、急性损伤处理

(一)黄金48小时急救措施

1. POLICE原则(更新版RICE)

保护(Protection:支具固定防止二次损伤

适当负重(Optimal Loading:伤后3天开始非负重活动

冰敷(Ice:冰敷每次15分钟,间隔2小时(避免冻伤)

加压(Compression:弹性绷带”8字包扎”加压

抬高患肢(Elevation:抬高患肢高于心脏20cm

 

2. 药物干预

急性期:口服塞来昔布+外用氟比洛芬凝胶

亚急性期:活血止痛膏药促进吸收

(二)分型处理方案

  1. 踝关节韧带损伤

- Ⅰ-Ⅱ级:支具固定2-3周,配合肌效贴消肿;伤后2周开始非负重勾脚、绷脚训练​​。

- Ⅲ级或慢性不稳:需关节镜修复术,术后支具保护6周,逐步进行抗阻训练​​。

  1. 踝关节骨折

- 无移位骨折:石膏固定6-8周,定期复查X线​​。

- 移位骨折/关节面塌陷:需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配合渐进性负重训练​​。

 

五、康复与预防

(一)康复阶段

1. 早期(伤后2周)

非负重关节活动:坐位勾脚、绷脚训练,预防关节僵硬​​。

淋巴引流按摩:减轻肿胀,每日2次,每次10分钟​。

2. 中期(4-6周)

抗阻训练:弹力带辅助踝关节内翻/外翻练习,增强肌力​​。

平衡训练:单腿站立(扶墙)、平衡板训练,恢复本体感觉​​。

3. 后期(8周后)

渐进性负重:从足跟行走过渡到全脚掌行走​。

功能性训练:上下台阶、慢跑,逐步恢复运动能力​。

(二)预防措施

1. 运动防护

运动前动态热身(如高抬腿、踝关节绕环)​​。

高风险活动佩戴护踝或肌内效贴​​。

2. 鞋具选择

避免高跟鞋或鞋底过软的鞋子;运动时选择高帮鞋增强踝部支撑​​。

3. 环境管理

行走时注意路面平整,避免夜间照明不足区域​​。

4. 长期强化

提踵训练(双脚/单脚)增强小腿三头肌​​。

瑜伽或太极改善平衡能力,降低跌倒风险​。

 

六、何时需就医?

若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就诊:

- 48小时后肿胀未缓解或加重​​。

- 无法负重行走,踝关节明显畸形​​。

- 皮肤发紫、麻木,提示血管或神经损伤​​。

崴脚虽常见,但处理不当易导致慢性疼痛或创伤性关节炎。及时冰敷制动、准确鉴别损伤类型(韧带或骨折)、规范治疗是恢复的关键。若肿胀持续或无法负重,务必尽早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投票
邀请好友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