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颅内感染了怎么办:一文读懂治疗关键
颅内感染是一种极其严重且可能危及生命的疾病,它指的是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侵犯颅内组织,包括脑膜、脑实质等而引发的炎症性病变。一旦发病,患者会出现发热、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典型症状,严重时还会导致意识障碍、抽搐甚至昏迷,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造成极大的威胁。当不幸确诊为颅内感染时,及时且正确的治疗至关重要,以下将详细阐述其治疗关键要点。
一、精准诊断
精准的诊断是有效治疗颅内感染的首要前提。医生首先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近期是否有感染史、外伤史、手术史,以及是否有免疫功能低下等情况。比如,近期头部外伤或接受过脑部手术的患者,更容易受到细菌感染引发颅内感染;而艾滋病患者等免疫功能缺陷人群,则可能更容易感染特殊病原体如真菌、弓形虫等。
接着会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重点关注神经系统体征,如是否存在脑膜刺激征、病理反射等。辅助检查在诊断中起着关键作用,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是必不可少的项目。通过分析脑脊液的压力、细胞数、蛋白含量、糖和氯化物水平等指标,可初步判断感染类型。例如,细菌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通常表现为压力升高、白细胞数显著增多、蛋白含量升高、糖和氯化物降低;病毒性脑炎患者脑脊液白细胞数轻度增多,糖和氯化物一般正常。同时,脑脊液的病原学检测,如细菌培养、病毒核酸检测、真菌涂片及培养等,能明确病原体,为后续精准治疗提供依据。此外,头颅CT和MRI检查有助于发现脑部的病变部位、范围以及是否存在并发症,如脑脓肿、脑积水等。
二、抗感染治疗
明确病原体后,应立即开始针对性的抗感染治疗。对于细菌性颅内感染,需根据病原菌种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的抗生素。例如,常见的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可选用大剂量青霉素或头孢曲松进行治疗;而对于耐药菌感染,可能需要使用美罗培南等高级抗生素。抗生素的使用原则是早期、足量、足疗程,以确保彻底清除病原菌,防止病情反复。一般情况下,静脉给药是主要途径,以保证药物能快速到达脑部感染部位。
病毒性颅内感染主要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如针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阿昔洛韦是首选药物,应尽早使用,足量足疗程应用,以降低病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对于其他病毒感染,如巨细胞病毒感染,可选用更昔洛韦等药物。
真菌性颅内感染治疗相对困难,疗程较长。常用的抗真菌药物有两性霉素B、氟康唑、伏立康唑等。两性霉素B虽然抗菌谱广,但副作用较大,使用时需密切监测患者的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氟康唑毒性较低,常用于病情相对较轻的真菌感染;伏立康唑抗菌活性强,对于耐药真菌感染可能更为有效。
三、对症支持治疗
颅内感染患者常伴有颅内压升高,控制颅内压是治疗的重要环节。常用的药物有甘露醇、甘油果糖等,通过静脉快速滴注,可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缓解头痛、呕吐等症状。对于频繁抽搐的患者,需使用抗癫痫药物进行控制,如苯巴比妥、丙戊酸钠等,以防止抽搐对大脑造成进一步损伤。同时,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也至关重要,因为发热、呕吐等症状容易导致患者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需根据患者的出入量和电解质检测结果,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营养支持同样不可或缺,由于颅内感染患者处于高代谢状态,消耗较大,需要保证充足的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对于不能自主进食的患者,可通过鼻饲或胃肠外营养途径提供营养支持,以增强患者的抵抗力,促进病情恢复。
四、预防并发症
颅内感染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如脑脓肿、脑积水、硬膜下积液等。脑脓肿形成时,除了强化抗感染治疗外,可能还需要进行手术引流,以清除脓肿,防止其进一步扩大对脑组织造成压迫。脑积水若较为严重,可根据情况选择脑室穿刺引流术或脑室 - 腹腔分流术等,改善脑脊液循环,缓解颅内压升高。为预防硬膜下积液等并发症,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定期复查头颅影像学检查,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颅内感染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治疗需要综合考虑精准诊断、抗感染治疗、对症支持治疗以及并发症预防等多个方面。患者一旦出现疑似颅内感染的症状,应立即就医,以便尽早诊断和治疗,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衢州市树兰医院 神经外科 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