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结石:症状、治疗与预防
一、什么是输尿管结石?
输尿管结石是泌尿系统常见的疾病,指肾脏中形成的结石掉落到输尿管(连接肾脏和膀胱的细长管道),并卡在某个狭窄部位,引发疼痛、血尿等症状。结石可能小如沙粒,大至数厘米,位置不同(上段、中段、下段)会导致不同的症状和并发症。
二、为什么会得输尿管结石?
代谢因素
高钙尿症、高尿酸血症等代谢异常易形成结石。
饮食不当
喝水少、高盐高蛋白饮食、过量摄入草酸(如菠菜、巧克力)或嘌呤(如动物内脏)。
尿路异常
尿路感染、输尿管狭窄、前列腺增生等导致尿液淤积。
其他诱因
久坐少动、炎热环境(出汗多、尿液浓缩)、遗传因素。
三、典型症状
剧烈疼痛(肾绞痛)
突发腰部或侧腹刀割样疼痛,可能放射至下腹、腹股沟或会阴。
血尿
肉眼可见血尿或镜下血尿(需化验发现)。
排尿异常
尿频、尿急、排尿困难,严重时无法排尿(双侧结石堵塞)。
感染表现
发热、寒战、脓尿(合并尿路感染时需紧急处理)。
四、如何诊断?
影像学检查
超声:首选筛查,无辐射,可发现结石和肾积水。
CT尿路成像(CTU):确诊金标准,精准定位结石大小、位置。
尿液检查
检测红细胞、白细胞、结晶等,辅助判断病因。
血液检查
评估肾功能、电解质、尿酸等代谢指标。
五、治疗方法
根据结石大小和症状选择方案:
1.保守治疗
适用:结石<0.6cm、无严重感染或肾功能损害。
措施:多喝水(每日2.5-3L)、服用排石药物(如α受体阻滞剂)、适度跳跃运动。
2.药物治疗
止痛: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解痉药(如山莨菪碱)。
控制感染:抗生素(如头孢类、喹诺酮类)。
3.手术治疗
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适用于≤2cm的输尿管上段结石,非侵入性。
输尿管镜碎石术(URS):经尿道进入输尿管,激光粉碎结石。
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用于复杂大结石或ESWL失败者。
六、预防复发
多喝水
每天饮水2.5-3L,保持尿液清亮(尿量>2L/天)。
调整饮食
限盐(<5g/天)、减少动物蛋白,忌高草酸食物(如浓茶、坚果)。
钙摄入需适量(低钙饮食反而增加结石风险)。
药物预防
尿酸结石:口服别嘌呤醇;胱氨酸结石:碱化尿液。
生活方式
避免久坐,规律运动,控制体重,定期复查泌尿系超声。
七、紧急情况:何时就医?
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就诊:
剧烈疼痛伴呕吐、无法缓解。
发热(>38.5℃)+腰痛(警惕感染性休克)。
无尿(可能为双侧结石堵塞,导致急性肾损伤)。
八、常见问题
Q:结石能自己排出吗?
A:<0.6cm的结石有较高几率自行排出,但需密切观察症状。
Q:结石会复发吗?
A:5年内复发率约30%-50%,需长期调整生活习惯。
Q:结石影响生育吗?
A:一般不影响,但反复感染可能损害泌尿生殖系统。
小结:输尿管结石虽痛苦,但通过及时治疗和科学预防,多数患者可完全康复。关键是多喝水、合理饮食,出现症状尽早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