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1号
便血就是痔疮,不用管?别让这个误区害了你

2375

当前排名

0

当前票数

0票

距离前一名

作品所属领域:外科

安徽省 安庆市 安庆市立医院

齐丹 肛肠科 无

便血就是痔疮,不用管?别让这个误区害了你!

 

便血 估计是痔疮,不用管。”然而,这种“自我诊断”背后可能隐藏着巨大的健康隐患。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便血真的可以放任不管吗?背后的真相究竟如何?

 

---

 

一、便血≠痔疮!这些疾病都可能“伪装”成痔疮

痔疮确实是便血最常见的病因之一(约占60%-70%),但绝非唯一原因。以下是容易被忽视的“幕后黑手”:

 

  1. 肛裂

   干燥的粪便划伤肛门皮肤,导致撕裂性出血,常伴有排便时剧烈疼痛,血迹鲜红,多附着于粪便表面或手纸上。

 

  1. 肠道息肉或腺瘤

   肠道内生长的良性肿物,表面破溃时可能出血。长期存在可能癌变,需及时切除。

 

  1. 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  

   肠道黏膜慢性炎症导致反复黏液脓血便,伴随腹痛、腹泻、消瘦等症状。

 

  1. 结直肠癌

   最危险的便血原因!肿瘤组织坏死出血时,血液常与粪便混合,呈暗红色或黑色,可能伴随排便习惯改变、体重下降等报警信号。

 

 

二、忽视便血的三大风险

  1. 错过癌症黄金治疗期

   结直肠癌早期治愈率可达90%以上,但若因“自我诊断”拖延至晚期,5年生存率不足15%。

 

  1. 贫血悄然来袭  

   长期慢性失血可能导致缺铁性贫血,出现乏力、头晕、心悸等症状,严重者甚至需要输血治疗。

 

3.感染风险升高  

   肛裂、肛瘘等疾病若未及时处理,可能引发肛周脓肿、坏死性筋膜炎等严重感染。

 

三、出现这些症状,请立即就医

- 便血颜色异常:暗红色、黑色柏油样便(提示上消化道或高位肠道出血)

- 伴随报警信号:体重下降、持续腹痛、排便习惯改变(如腹泻便秘交替)

- 高危人群出现症状:40岁以上、有肠癌家族史、长期吸烟饮酒、肥胖人群

 

---

 

四、如何科学揪出便血真凶?

  1. 肛门指检

   医生通过手指触诊,可发现80%的直肠癌及大部分痔疮、肛裂,是简单有效的初筛手段。

 

  1. 肠镜检查

   诊断肠道疾病的“金标准”,能清晰观察结直肠黏膜,发现息肉、肿瘤等病变并同步活检或切除。

 

  1. 粪便检测  

   粪便隐血试验(FOBT)可发现肉眼不可见的微量出血,结合基因检测可提高肠癌筛查灵敏度。

 

五、痔疮出血也不能“躺平”

即使是确诊的痔疮出血,长期放任也会导致:

- 痔核脱出嵌顿,引发剧烈疼痛

- 反复刺激诱发肛周湿疹

- 加重贫血风险

 

六、预防便血,从生活细节做起

  1. 饮食改良

   每日摄入25-30g膳食纤维(如燕麦、火龙果、芹菜),保证1500-2000ml饮水量。

 

  1. 排便管理

   如厕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避免久蹲用力,建议使用脚凳抬高下肢的“蹲姿”排便。

 

  1. 运动干预

   每天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配合凯格尔运动强化盆底肌。

 

  1. 高危人群筛查

   40岁起建议每5-10年做一次肠镜,有家族史者筛查年龄需提前。

 

七、破除误区:健康需要主动管理

“十人九痔”的俗语让很多人对便血习以为常,但现代医学早已证实:  

便血不是小事,它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与其自我安慰,不如花30分钟做个检查;与其恐惧治疗,不如早期干预避免悲剧。记住:对身体的任何异常保持警觉,才是对自己真正的负责。

 

 

投票
邀请好友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