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了解它,远离腰腿痛烦恼
游从银 大竹县人民医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或许都有过腰部不适的经历,而腰椎间盘突出症更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腰部疾病,严重影响着许多人的生活质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腰椎间盘突出症,揭开它神秘的面纱,以便更好地预防和应对。
一、腰椎间盘突出的成因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种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
-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腰椎间盘会逐渐发生退变。一般从20岁左右开始,髓核的水分含量慢慢减少,弹性降低,纤维环也会变得脆弱,这就增加了腰椎间盘突出的风险。所以,中老年人相对更容易患上腰椎间盘突出症。
- 长期劳损: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久坐久站或长期弯腰工作的人群,腰部肌肉和腰椎间盘会持续受到较大的压力。例如,建筑工人、办公室白领、司机等职业人群,他们在日常工作中,腰部经常处于过度负荷的状态,腰椎间盘反复受到挤压和磨损,久而久之就容易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
- 外伤:腰部突然受到剧烈的外力冲击,如车祸、高处坠落、腰部扭伤等,可能会直接损伤腰椎间盘,使原本就不太稳定的纤维环发生破裂,髓核突出压迫周围的神经组织,引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
- 不良姿势:日常生活中,一些不良的姿势习惯也在悄悄损害着我们的腰椎健康。比如,弯腰驼背、跷二郎腿、瘫坐沙发等,这些姿势会使腰椎的受力不均,部分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过大,从而加速腰椎间盘的退变和损伤。
二、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
- 腰痛:这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常见的症状,几乎所有患者都会出现。疼痛程度因人而异,轻者可能只是偶尔的腰部酸胀不适,重者则会感到剧烈的疼痛,甚至影响正常的行走和睡眠。腰痛的部位多位于下腰部,有时可放射至臀部。
- 下肢放射痛:当突出的腰椎间盘压迫到坐骨神经时,就会引起下肢的放射痛。疼痛通常从臀部开始,沿着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一直放射到足背或足底,患者会感觉像有一根筋被扯着一样,疼痛难忍。在咳嗽、打喷嚏、排便等增加腹压的动作时,疼痛可能会加剧。
- 下肢麻木、无力:除了疼痛,患者还可能会出现下肢麻木、无力的症状。患者可能会感觉下肢像穿了袜子或戴了手套一样,有麻木感,行走时也会感到下肢乏力,严重的甚至会出现间歇性跛行,即行走一段距离后,下肢疼痛、麻木加重,需要休息片刻才能继续行走。
- 大小便功能障碍:在极少数情况下,腰椎间盘突出严重压迫马尾神经时,会导致患者出现大小便失禁或排便困难等症状。这种情况比较危急,需要立即就医治疗,否则可能会造成永久性的神经损伤。
三、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方式
- 保守治疗: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保守治疗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 卧床休息:这是保守治疗的基础。一般建议患者严格卧床休息2 - 3周,症状缓解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但仍要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弯腰负重。
- 物理治疗:包括热敷、按摩、牵引、针灸等。这些物理治疗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肌肉松弛剂、神经营养药物等。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 手术治疗:对于经过保守治疗无效、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或出现马尾神经损伤等紧急情况的患者,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四、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的方法
- 保持良好的姿势:无论是坐姿还是站姿,都要保持脊柱的自然生理曲度。坐姿时,要选择高度合适、有良好腰部支撑的座椅,保持腰部挺直,膝盖与臀部保持同一水平高度;站姿时,要挺胸抬头,收腹提臀,避免弯腰驼背或过度前倾后仰。同时,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定时起身活动,放松腰部肌肉。
- 加强腰部锻炼:适当的腰部锻炼可以增强腰部肌肉力量,提高腰椎的稳定性,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例如,游泳是一项非常好的锻炼方式,在游泳过程中,腰部肌肉得到充分的锻炼,而且水的浮力可以减轻身体对腰椎的压力;另外,小飞燕、五点支撑等动作也有助于锻炼腰部肌肉,这些动作简单易行,在家中就可以进行。
- 注意腰部保暖:寒冷会使腰部肌肉收缩,血液循环减慢,导致腰部疼痛和僵硬,增加腰椎间盘突出的风险。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腰部保暖,尤其是在寒冷的季节或空调环境中,可适当增添衣物,避免腰部受寒。
- 合理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钙、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有助于维持骨骼和肌肉的健康。多吃一些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鱼虾等,可预防骨质疏松,减少腰椎间盘退变的发生。
腰椎间盘突出症虽然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只要我们了解它的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就能够有效地降低患病风险,保持腰部健康。如果出现腰部不适或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避免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