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角旋转快速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该病在椎间变性的基础上,由于外伤受寒或慢性劳损而诱发,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好发于中青年,发病部位以L4~5、Ls/S椎间盘多见。我科自2001年4月开始采用山东省医疗器研究所研制生产的计算机控制成角旋转多方位牵引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60例,全部为在我科2001年4月至2006年2月住院治疗患者男104例女6例;年龄16~55岁,40岁以下136例:病程3d至20年。有外伤史者74例。单纯腰痛35例,伴一侧或双侧下肢疼痛,麻木12例:直腿拾高试验阳性132例,下肢肌肉萎缩9例。160例患者均经CT扫描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或膨出)。单节段者41例:双节段或多节段突出者119例。2-3突出5例,L:-突出34例,1-突出123例,Ls-S突出42例。黄韧带肥厚者19例,侧隐窝变窄者85例。中央型突出者47例,侧后型突出者113例。
1.2治疗方法采用山东省医疗器械研究所研制生产的计算机控制成角旋转多方位牵引床,患者俯卧于牵引床上,暴露腰部,患处椎间隙与牵引床上下板间隙对应,分别固定胸背部和臀部,根据患者性别、年龄、体质、病情选择治疗参数输人计算机。本组病例屈曲度数5'~20',旋转角度-20-20'、牵引距离30-70mm。操作者立于患侧,用手指或手掌根按压于患部棘突上,另一手叠按其上,准备好后,脚踏控制开关,双手同时向下推旋按压,反复1~6次,每2次牵引治疗间隔1周。本组病例牵引1次124例,2次34例,3次2例。
牵引后予20%甘露醇250~500ml静点5d,地塞米松5mg静点3d,能量合剂7~10d。患者平卧于硬板床3d,3d后用腰围制动,可下床轻微活动,可随症配合电脑中频、中药熏蒸、穴位拔罐、针灸治疗及活血化泰中药汤剂口服以舒筋通络,活血止痛。10d后可进行腰背部功能锻炼,以增强居部肌力和韧带的柔韧性,预防复发。
1.3疗效标准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6月28日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标准为依据。治愈:症状体征消失,腰部活动基本正常,直腿拾高70*以上,可恢复正常工作。好转:症状体征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2 结果治愈51例,好转103例.未愈6例,总有效率96.25%平均住院天数17.6d.3 讨论成角旋转牵引床是根据中医推拿正骨原理,结合现代生物力学理论设计制造。采用微机控制,模拟中医的斜扳、旋转手法,将牵引、旋转、屈伸等功能结合一体,是以往的传统牵引疗法无法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