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胶囊临床应用
血府逐瘀胶囊是天津市第五中药厂近年来研制的新产品,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本方源于清代名医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书中的血府逐瘀汤,是治疗血瘀证的基本方剂。笔者运用血府逐瘀胶囊治疗临床各种常见的血瘀证,尤其是多种疑难病症,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举例如下:
病例一、外伤瘀血头痛
曹某某,男,44岁,1998年6月17日初诊患者2月前后头项部受伤,经本院脑系科诊断为“脑震荡”服中西药物治疗效果不显。目前头眩胀痛,后头项板滞。舌质红苔薄,脉弦涩辨证为血瘀头部脉络。拟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法,予血府逐瘀胶囊口服,每天2次,每次6粒。6月27日二诊,自诉头眩胀痛大减,工作后头项仍感板滞,手足筋脉有时拘急,舌脉同前。继续服原方药10天,仍每天2次,每次6粒。7月7日三诊,头眩胀痛已除,四肢筋脉拘急亦止,后头项板滞亦见减轻,继以原方服用10天后诸症俱解。
按:该患者虽有头眩,颈项板滞之症,但不能据此即判定为风动之证,患者舌质红苔薄,虽无瘀滞之象,但患者有外伤史,离经之血不能化除即易成瘀,且其脉见涩象,故可断定证属血瘵。头眩,项板滞应为血行不畅,荣养不利所致。因此使用血府逐瘀胶囊治疗,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瘀血去,血脉通,则诸症可愈。
病例二、瘀血心悸胥某某,男,62岁,1998年10月6日初诊惠者半年前因与邻居吵架受惊吓后发作心悸之,且每于听到邻居家人声及开门,关门之声时邮发病,甚或梦中悸动惊醒。发病之时心中悸动,惊怕怵惕,不能自己。曾作心电图检查未见异常,间断服用镇惊安神之剂,疗效不显。观其舌质红,边有瘀点,脉弦细,可知其证应属瘀血阻络,边有瘀点,脉弦细,可知其证应属瘀血阳络,予血府逐瘀胶囊口服,每次6粒,每日2次10月16日二诊,心悸显著减轻,睡眠安稳,舌边瘀点颜色变浅,脉弦细。仍宗原法,10日后自诉心悸症状已平,舌边瘀点消失,脉略弦。随访3月未再复发。按:“心悸”一症,临床多以心虚胆怯,气阴不足,痰饮凌心而为治。即以瘀血论治,亦多兼有胸痹之症。本案从患者病史及症状分析,似均支持以心虚胆怯论治,然常服镇惊安神之剂却不能取效,可知治法不当。该患者仅舌边瘀点一候支持瘀血辨证,投以活血化瘀之血府逐瘀胶囊,即取神效,何也?盖因瘀为实邪,当先袪之,瘀袪则心脉通,营血得运而心有所依,则心不虚而胆不怯矣。
病例三、血瘀尿血
赵某,女,53岁。患者于1999年初发现双下肢出现紫癜,并伴有腰痛、乏力及轻微咽痛尿检发现蛋白及红细胞,经某医院诊断为紫癜性肾炎,使用西药(药名不详)治疗,无明显效果。1999年9月23日来我科就诊,自诉腰痛乏力,时有心慌、急躁,睡眠欠佳,好发头痛,以两颠部为甚,有时下肢轻度浮肿,无尿痛,舌紫暗,有瘀斑,脉弦细涩。尿常规检查显示:尿蛋白(2+),红细胞(4+),白细胞(1+)。辨证为血瘀内阻,血不循经,瘀兼气滞。治以血府逐瘀胶囊口服,一次6粒,一日2次,连服1月后诸症消失,偶感乏力、头晕,尿检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舌质紫暗减轻。嘱其再连服